儿童才能的发育规律,历来是教育家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成果已得到公认和遵循。如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经长期研究、试验,总结出儿童才能的发育规律:婴儿降生后对音响就能产生反应;大约在5个月左右就能开始对的音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应和记忆力;大约在7个月就可能会模仿简单的节奏;9个月时会辨别不同的旋律;16个月可以学唱部分旋律;2岁时就会学唱较完整的旋律。又如松尔曼对儿童出世后的行为和心理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把儿童才能细分为如下几个发育期:1岁时,对声音刺激极为敏感,即使是噪声,也能引起注意;2~3岁时,开始模仿旋律唱自己喜欢的歌曲;4岁时就会哼出自创的旋律;5~6岁时,对乐器产生兴趣,对逐渐出现定向注意力。据有关专家调查,人的一生 有两个重要的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6岁;二是学生期的12~15岁。
由此可见,作为学前儿童的一种启蒙培养,在婴儿降生后即可开始采用。
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诱导和激发兴趣,家长应重点抓好三个能力的培养来促进才能的发育。
一、听觉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训练。一是听声音。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时发出和谐、悦耳、具有一定规律和音高的音就称为。听声音实际上就是听一种简单的。如有意识地在婴幼儿身边发出声响,吸引儿童扭头寻找声源。啼哭时,敲打拍摇各种发声玩具,儿童在声音刺激感染下,就会停止哭泣,进而手舞足蹈,咧嘴微笑。但训练时,声音不宜过大。二是听节奏:节奏是构成的第一要素,是“的骨骼”、“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旋律则离不开节奏。瑞士著名家达尔克罗斯在强调节奏训练重要性时曾指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所用。”有专家认为:节奏感越强,对越爱好。因此,要充分利用身边自然环境中一切可用因素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如用击锣的“ @①——@①——”声训练“×——-ㄧ×——-ㄧ”节奏;击鼓的“咚——咚——”声训练“×-ㄧ×-ㄧ ”节奏;石英钟“嗒、嗒、嗒、嗒”的走动声训练“××ㄧ××ㄧ”节奏;小闹钟“嘀嗒、嘀嗒”的走动声训练“××××ㄧ”节奏;母鸡下蛋后“咯咯嗒”的叫声训练“×××”节奏;汽车的“嘀嘀——”喇叭声训练 “××ㄧ节奏……由易到难,逐日积累。三是听乐曲:婴幼儿期如果听的机会不被提供,儿童的心灵就不可能从情感教育中萌发兴趣。家长切不可以婴幼儿听不懂而放弃。只要坚持反复地选择一些内容康、表现力强、节奏明快、简短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且又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童谣、、现代或古典等陪伴孩子醒觉、进食、活动、睡觉,婴儿就会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像学会运用语言一样地迷上,形成良好的修养。
二、表演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扶志。主要从两方面训练:一是玩乐器,利用儿童对各种乐器(最好是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的好奇心来辅导吸引儿童学习唱歌、练习音准、掌握音高、控制音准,培养毅力和表演兴趣。
4~5岁的儿童已有一定的综合和自制力,是开始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要先练准单音,逐步由乐句过渡到乐段,进而全曲。如儿童出现因单调而厌学的情况,家长不要生气,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磨炼意志的关键时刻。可改变训练形式,如走出家庭,邀约小伙伴一起练等。切不可废弃。由于儿童有效注意力不能持久,每天宜多次练,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分钟至40分钟为适。二是玩游戏:2至4岁的儿童已进入语言和游戏期,是进入儿童的最佳时期。利用其爱唱、好跳、善模仿的特点,开展一些配有的娱乐活动,如游戏、,甚至家长与儿童一起唱唱跳跳、比比划划等都会使儿童产生兴趣而获得满足和快乐,促进才能的发展。
三、识谱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寓情。分三步训练:一是认写简谱七个唱名(即1、2、3、4、5、 6、7)。了解它是组成变化莫测、美妙动听乐曲和倾泻心灵情感的基础。二是抄写简单的乐节、乐句、乐段或短曲。这是积累乐汇、丰富想象和创作素材的一种手段。三是鼓励儿童随意哼写旋律,哪怕是写来不成章法也要放手独立练习,培养写作兴趣。这不仅能随岁月增长而积累知识,提高识谱能力,而且会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使才能康发展。
【浅谈幼儿音乐才能的启蒙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