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为了使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效率,幼儿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去引领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其次要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建立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感。还要运用多种渠道,让家长了解配合教师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最后要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家长体验家园共育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家长工作 沟通 合作 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长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康的发展,提高教师与不同家长沟通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家园共育的实施。家长工作开展得好,能使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第一环境,也是对幼儿成长影响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环境。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自己只管孩子吃、穿、住;也有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不懂教育;还有家长认为家长参与教育是幼儿园无能的表现。然而我们知道,在幼儿时期,孩子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作用大。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起来,共同合作,促进幼儿康谐发展。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开展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而繁杂的工作。最近,越来越多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家长工作太难开展了、xxx家长又来“找事”、xxx家长从来都不准备老师让带的东西·····这样的抱怨声已是常事,教师常常感到自己付出了得不到回报,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工作的幸福感,而这个喜悦之情、工作的幸福感,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家长身上得到的。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师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有效开展家长工作?我有以下观点:
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首先,我认为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就归老师管;也有家长认为,自己不懂教育,就别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里;还有家长认为,我懂一点教育,我的教育方式更好,不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对此,教师有必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是孩子发展的第一环境,也是影响孩子成长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环境,而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许多家长的工作很忙,接孩子、送孩子多半是由婆婆、爷爷、保姆等来接,无原则的隔代亲型他们每天的时间较充分,教师如果很好的利用这种类型的家长,把他们作为我们教育资源的利用,那么家长工作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有些家长还会跟老师说:“我们孩子现在还小,如果犯了错误,请老师不要批评他,那样他会没自信心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进行谈心交流,同时把幼儿园的一些情况和处理方式告诉家长,让他们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通过我们的沟通,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达到了同步。
二、掌握有效沟通技巧,建立信任感。
相互信任、尊重和支持是教师有效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如果缺乏家长的信任,教师的工作寸步难行。曾经有位教师遭遇过这样一件事情:新学期开学不久,小班一个新生回到家说老师“打”他,家长认为孩子不会撒谎,老师一定是“打”孩子了,尽管教师再三解释没有“打”孩子,该家长还是坚持要求调监控录像。结果,监控录像并没有显示所谓的教师“打”孩子。事后,家长又再三道歉,解释担心孩子受委屈。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委屈”,那与教师之间一丁点的信任都没有建立。信任要靠沟通来建立。家长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家长之间的关系点在于孩子,家长担心的更多的是:老师会不会喜欢我的孩子,孩子有没有听话、有没有惹老师生气、今天吃得好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教师先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之情,那么家长的心对教师是敞开的。反之,就不存在信任感。曾经有个同事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班里有个孩子胳膊受伤了,需要在家休养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家长到幼儿园来要求退学。原因是孩子在家休养的一个月里,老师没有打过一个电话表示关心、问候。这位家长认为,孩子来不来园老师都不关心,那么也没必要去这所幼儿园了。
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接待相处,是教师和家长相互认识、彼此了解的一个好机会。教师可以利用以下两点与家长进行沟通:(1)利用入园、离园环节,教师通过与家长的短暂沟通与交流,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针对不同的家长,教师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交流、沟通形式,充分使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和用心。(2)利用多种手段,让家长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幼儿、园所活动。如:开家长会、半日开放、园所网站、微信、QQ、电话、微博等方式。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即明确自己在家长沟通工作中承担的任务,那就是建构心灵桥梁,让家园关系更好沟通。面对每天幼儿园发生的一切事情,教师要勇于面对,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不要瞻前顾后,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公正、平等、对得起孩子,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家长的信任,任何事情家长都会理解的。
三、运用多种渠道,让家长了解配合教师促进幼儿发展的方法。
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长了解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教师需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书籍,对家长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科学育儿方法。新学期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都在关注着本班新转来的孩子—豆豆,孩子的情绪一直都很焦虑,总怕自己做错什么,做什么事都胆怯地问“是不是这样的?”“对不对?”等类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离园环节,和豆豆妈妈进行了沟通。妈妈的话语里不断透露出对孩子的责备和埋怨。如:当豆豆回到家,妈妈发现孩子身上的衣服脏了,马上责备说:“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你哪样事情也干不了。”豆豆不小心把水洒出来了,妈妈带着责备的语气说:“哎呀,你怎么把水洒出来,走开走开。”从头到尾都是责备,就没有听到妈妈表扬孩子。
面对期望过高,生成错误教育观念的家长。这一类型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很高。期望过高型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我们就要经常通电话,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和表现。家长们总让孩子学英语、学、学绘画,参加各种特长的兴趣班等等,家长们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期望过高,想法心急的家长,会生成错误的教育观念,就会误导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时,教师应多听听家长的心声,跟家长多交流,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思想理念。
我向豆豆妈妈反映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且结合《指南》分析了孩子个性形成的可能原因: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达不到标准,就带着情绪责备孩子,慢慢地,孩子认为自己做什么事都是错的,不敢大胆地去做,去表达,变得不自信、内向、敏感。这是一个能反思的妈妈,当我们的谈话结束时,她发自内心地说:“孩子的个性与我自己有很大关系,的确对孩子的责备太多了,我一定要改过来。”这样一沟通,切实的解决了家长在育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又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信任感就此慢慢建立。
除此之外,立足于孩子本身的发展,教师需要家长配合完成一些工作。教师在于家长沟通的时候就需要讲清这样做的目的、需要家长具体配合的事情,完成的方法和时间,并且在家长完成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家长体验家园共育取得的成果。
幼儿园的一些主题性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环境资源、网站资源进行一定的展示,如:墙饰、黑板、走廊、微博、园所网站等,展示活动的历程、家长配合的成果,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的完整性、系统性,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展示,也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家长工作。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践还表明,现在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我们在研究中认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性。不能仅仅将家长看成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不能仅仅将家长工作的目的看成是教育家长,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共同提高,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总之,做好家长工作是一门艺术,每个老师必须学好这门艺术。
[1] 《3-6岁幼儿发展指南》2012年9月广东教育出版社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有效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