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与六个意识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与六个意识-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学前之道



01

科研论文的三种境界


科研旨在探索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未知规律。说起来貌似高深莫测,其实,生活之中处处是科研,从猜测幼儿不完整语句的意思到中小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从如何高效记忆英语词汇到如何驾驶才能兼具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甚至于对男女择偶标准的讨论,都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范式。从初学入门到登堂入室到卓有建树,我们不妨把科研论文划分为三种境界。


先来看一组数字:1357911 ……。从这组数字中,我们能推断出后续的数字吗?能根据这些数字提炼出什么样的规律呢?


1.初级境界:述评或初探


知道这组数字都是奇数,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并懂得把后续数字一直罗列下去。这一境界相当于科研论文写作中的综述类或述评介绍性的论文,或者是简单的“张三说,李四说,王五说,我认为”式的论文,抑或是一些“浅析、浅谈、浅议、初探”类的粗浅研究。这些研究也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引进国外新的理论或在科研入门筑基阶段,很有必要,但毕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性成果,所以“此地不宜久留”。


2.中级境界:研究性成果


能够分析抽象出一个很有解释力和规律性的公式,如:前N项和=N平方。这个公式非常简洁且解释力强,具备预见功能与应用价值。这一境界相当于科研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性成果,能总结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往往是简单的),并且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具备一定的解释力与普适性,成果有一定的被引频次。这一境界是大部分学者均应该达到且经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的境界。


3.高级境界:系统性创新


能从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简单的现象中分析抽象出一个极具解释力的模型或定律,在该研究领域中实现系统性创新,并可用于其他理论研究、社会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且能经得起实践或其他理论的检验。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狗流唾液),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掉落),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婴儿学语)等。这一境界的成果大多见于国家或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或经典专著上,被引频次极高。


02

科研写作的六个意识


1.问题意识


虽然人们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耳熟能详,但问题意识却经常被打入冷宫,为科研而科研或为论文而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避免这个误区,不妨经常反思两个简单的问题:“你要研究什么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用(现实意义或理论意义)?”


那么,问题来自哪里呢?来自社会责任,来自广泛的阅读,来自广泛的社会交往。在没有选题时,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也可以多看看核心期刊相关领域的论文选题,看多了,就能从潜移默化到顿悟产出,从“熟读唐诗三百首”到“不会做诗也会吟”。除了多看,还要多听。听课、听讲座、听报告、听广播。广闻博见,集思广益。思考过的问题积累多了,与自己的研究兴趣相结合,选题就八九不离十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科研写作与搞工程项目异曲同工。如果你想搞房地产,就要思考要在哪个城市哪个地块开发,哪里的成本最低,哪个地方销路可能最好,要开发成什么样子,等等,然后你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调查,看看消费者有什么需求,确定你要开发多大面积,多少楼层,什么户型。在这个过程之中,你还要多参考别人是怎么开发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样自己搞开发的时候就可以参考或改进。科研论文写作也是如此。选题就相当于立项,找资料就相当于调查研究,引用别人的文章,借鉴别人的方法,就相当于外出学习考察。


强化问题意识,还要力争科研写作尽量做到“顶天”(理论高度)与“立地”(现实价值),多以现实生活实际为选题资源。当然,关注实际并非尾随或复制实际,更不是粉饰实际,而是用科学方法去发现、描述和解读实际。长期深入生活的人,对实际情况非常熟悉,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误导,更不会看到一点小情况新现象或还只是与现场“第一次亲密接触”,便兴奋不已大发议论。其实,偶尔的“接触”不可能了解到深层的情况,但是如果没有时间,哪怕就是跑一趟也好,因为可以感受到一些书上看不到的东西。学术的电子化与网络化为学术对话交流提供了更多空间,同时也为闭门造车甚至“伪学术”提供便利。闭门造车不是科研,闭门造车写出来的文章,让人读起来有与世隔绝之感,了无生趣。网络信息不能代替直观的感性认识,网络时代更应重视实证调查(如:田野调查)。科研就是要立足第一线,立足现实生活实际,进行立体化而不是扁平化的研究。如果暂时无法“顶天”,至少也要“立地”,少进行空对空研究,多进行调查研究,多进行实证研究,多研究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出研究性成果。


2.理论意识


首先,选择什么理论做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也不是越多越好,选择什么理论,取决于研究问题本身。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不要见到什么人都踩上去。


其次,研究结论将会有什么样的理论创新?如果光有经验、数据或语料,无法提升到一个理论高度,充其量只是一种经验总结。只有提炼抽象出规律性的有解释力的东西,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更有理论价值与生命力。比如:择偶标准问题,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能否从中抽象出一个具有解释力的标准范式呢?我们不妨借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来解释择偶标准问题:无论是什么择偶标准,其实都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比例平衡问题。每个人的择偶标准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找到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至于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则是见仁见智,而唯金钱或感情独尊的两个极端均破坏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平衡机制。


此外,理论的诠释是否能做到深入浅出?规律性的东西往往是简单而朴实的,但不少学者为了体现自己理论研究之深,故意用很多专业术语把自己的成果表述得晦涩难懂,而其实是“没有办法帮你理清楚,就要想办法把你搞糊涂”。或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把戏。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放言:“如果我说的话被大众听懂了,那一定是我说错了。”虽然他也是当世名人,但其故弄玄虚远离民众的取向不敢恭维,而科学巨匠霍金倡导并实践大众科普的一贯作风则更值得推崇。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大师?深入容易浅出难,既能深入又能浅出才是大师!


3.学科意识


首先“跨学科”的明显优势已成共识。如果我们能摒弃门派学科之桎梏,在恪守自己学科理论阵地的同时,也能够倾听一些本学科之外的声音,进行一些多学科的对话,肯定有利于走出排他性的研究模式。学科阻隔思想碰撞,各自为政呼唤有机渗透融合。敞开心扉,集思广益,使研究源于本学科而不囿于本学科,在多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寻找三维度的理论空间,充实它,就可能出现原创性的成果。


其次“泛学科”的过犹不及再现隐忧。为跨学科而跨学科的研究如雨后春笋,甚至把“跨学科”异化为“泛学科”,比如冠以“广义”、“后现代”或“新××”之名,就摇身一变成为无所不包的超级学科。学术无疆,但学科有界,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的“国民国界”,如果一个学科无所不包,就好比一个人标榜自己拥有全世界的国籍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个好兆头。如何在接受学科限定又超越限定的动态平衡中寻找新的生长点,既不至于封闭在自我设定的桎梏中,也避免迷失在他人构建的认识框架中,是我们应该经常自我警醒的。


此外,经常看到一些作者简介中有四五个甚至更多的研究方向,其实越是这样写,越体现其研究大都蜻蜓点水(超级大师除外)。一个人可以旁涉众多领域,但主要研究方向一两个足矣。理想的状态是:只要一提起你这个人,就知道你是研究什么的,或者只要一提及哪个特定领域,就能让大家想到你是研究这方面的行家之一,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当然,也有作者似乎很难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也是学科意识不强的缩影。学科意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籍贯或户口归属一样,哪怕是跨学科的“美籍华人”,也能说得出自己根在何处,而不能象说自己是地球人那样,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说成语言学或文学,这样的学科界定范围太大。


4.主线意识


首先科研写作切忌跟着感觉走的“意识流”,不妨戏称之为“醉驾”。遗憾的是,目前论文“醉驾”现象俯拾皆是。如果不围绕选题主线来写,那不叫写论文,那叫聊天侃大山。科研写作一定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主线展开论述,讲清一两个问题,难在哪里?路在何方?形成类似法律上说的证据链条,各要点之间要有清晰而严密的逻辑关系,共同为论文选题服务。科研写作就象雕塑,就是要把所有不需要和可要可不要的地方都刻掉,如果什么都舍不得,其结果可能不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个“四不象”。


其次写作重心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很多作者的文献综述占了全文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其实,文献综述的目的不是为了向大家展示你看过了多少书,而是要提供你为什么研究这个选题的理据,并把你的选题置于一个更大的研究背景和范畴中。主线是你如何突破这些先行研究:已有的研究有什么不足或待拓展的空间,你有什么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可能带来什么新的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有多少可操作性,等等。


5.创新意识


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材料数据新、研究方法新、理论观点新三个方面。但不少作者批判与创新意识严重不足,综述多于分析,观点多于观察,外来多于本土,结果多于过程。对于上文提及的系统性创新的高级境界,我们暂时不妨先来个“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但如果全文都是“张三说,李四说,王五说”,可是自己一点idea都没有,那写论文就沦为编论文了。《新华文摘》每期后面都有个近期报刊“论点摘编”,它把许多文章的观点集中到一起,供大家参考,这叫资料汇编,不叫论文写。


毛泽东一生好读史且批判意识极强。他读《三国志》时认为蜀国之误始于诸葛亮《隆中对》里的战略构想:将来得益州后派一上将守荆州,自己守汉中,大本营设在成都。本来就兵少势弱,又如此三分兵力,焉有不误的道理。如此诘问《隆中对》,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智慧营养。科研就是要少一点附和与综述,多一点批判与创新,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道”字为什么这么写呢?走之底就是要与时俱进,半包围结构就是要保持开放性。不盲从跟风,不固步自封。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与集思广益的创新,同时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比如,目前“认知”旋风席卷学术界,很多不研究“认知”的人也在折腾“认知”,其实,在理论上不要盲目赶时髦,要从实际出发,一个问题,人家原来用老办法解决得怎么样?假如已经解决得很好了,我再用认知的一套术语重新乱贴标签,有什么必要呢?创新意识的基础是问题意识,心里一定要明白,我研究的这个选题确实是人家没有解决好的,它的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然后我才需要用一种新的角度或新的理论来解决。不然盲目跟风,很可能“创新”出诸如“认知吃饭学”这类荒唐的理论来。


6.规范意识


宏观方面,学术电子网络,沉浮亟须定格,其先进的检索系统,便利不容置疑,同时也是剪刀加浆糊式“伪学术”的温床。学风浮躁问题甚至学术不端行为不绝于耳,直接影响着学术创新。官方需要建立健全学术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核查力度与“违法”成本,个人则需要警钟长鸣,始终不忘“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学术规范危机意识。


微观方面,段首不缩进两格,字体字号不一,参考文献虚列,参考文献格式与所投期刊格式要求不一,全角半角标点混用,等等,假如你当主编,收到这样的稿件,愿意发表吗?所以,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规范切不可小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连参考文献格式规范都搞不清楚的人,又如何能让人相信其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呢?

原文源自:设计学理论

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与六个意识-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更多“专家论道、直播资讯、写作技巧、幼小衔接”等内容
请关注我们共建幼教学习社区

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与六个意识-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与六个意识-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虞永平:从三个视角审视幼儿园课程


姜瑛俐:《安吉游戏实施解读》学习安吉游戏的“神”


●董旭花: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基本内容与关键经验


●王春燕:幼儿园过渡环节安排与组织的适宜性分析


●刘占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踏上质量提升的新征程


●主编专栏:课程故事:到底怎么写呢?


●时松:关于生成课程的几个问题答疑


●应彩云: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可以这样做……


●李克建:解读《评估指南》中的“教育过程”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与六个意识-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之道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与六个意识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