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专家论道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学前之道



步社民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建桥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一种伦理行为。幼儿园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伦理意味,既蕴含伦理价值,又体现伦理技巧。以“倾听”为例。“倾听”是一种人际互动中的信息吸收方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倾听”是教师吸收与幼儿相关的信息的过程。本文拟深入分析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伦理意味。


一、“倾听”案例分析


01 “倾听”中的理解困境



例一


上午9点,早操时间。

幼儿在操场上排好队,开始做早操。

音音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跟随音乐一起做操,而是站在队伍里一动不动。

教师用质问的语气问:“音音,你怎么不做操呀?”

音音没有回答。

“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教师提高音量,其他幼儿开始注意音音。

音音仍不说话。

“现在是早操时间,大家都在做早操。你为什么不做呀?”教师继续问。

“我想回活动室!”音音突然大声说。

“我们做完操才能回活动室!”教师说。

教师与音音的对话引来更多幼儿的关注。

音音张了张嘴,低头不语。

教师情绪激动,而音音低下头,有点儿想哭。

音音到底怎么了?教师一味强调“大家都在做早操”,却没有蹲下身来“倾听”音音的心声。没有“倾听”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沟通,师幼之间的鸿沟很可能会越来越大。僵持下去的结果很可能是教师强迫幼儿就范,走向“反教育”。



02  “倾听”中的公正困境



案例二


上午8点30分,中班正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春天到了,美丽的花儿开了。小朋友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什么花呢?”

许多幼儿对此感兴趣,纷纷举手,期待教师点名让自己回答问题。

“丁香花。”小宝高兴地率先回答。

“迎春花。”乐乐高兴地说。

教师微微点头。

一向淘气顽皮的欢欢高举小手, 可是教师并未示意他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 示意不同幼儿回答问题。然而,无论欢欢如何高举小手,教师始终未关注他。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倾听”的对象是全体幼儿。全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因此,教师如何“倾听”,就涉及公正问题。公平与正义无疑是理想教育的应然追求,却往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被教师忽视。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会顾此失彼,在关注幼儿整体时会忽视“倾听”幼儿个体的声音。尤其是一些“特殊”幼儿,时常被教师有意忽视。



03  “倾听”中的人道困境



案例三


上午10点, 是幼儿园的室内自由活动时间。活动室里忽然响起哭声,并且声音越来越响。原来是点点哭了。教师发现点点的手背上有明显的抓痕,泛着血丝。淘淘涨红着脸,站在点点旁边。教师“明白”了。

“点点,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听到教师的大声斥责,点点哭得更厉害了。

“淘淘,你的指甲像刀啊!回家让你爸收拾你!”听到教师的话,淘淘表情惊恐,双眼开始泛红。

教师“不由分说”,持续数落两名幼儿。


人道,是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同情和关爱应该是人道的核心内涵。教师的“倾听”理应体现同情和关爱,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幼儿传递人道精神。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不由分说”地指责幼儿,既缺少同情,又缺少关爱。


以上案例表明,“倾听”是师幼互动中的教育细节,教师要理解其背后的伦理价值并以合乎伦理的方式来实现其价值。 当然,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二、“倾听”的伦理价值


01  “倾听”中的理解与尊重


在案例1中,音音不想做早操,想回活动室,可能背后有“隐情。教师这时是适时、耐心地“倾听”,还是一味质问、责备,涉及师幼互动中“当”与“不当”的问题。适时、耐心的“倾听”有利于教师理解当下情景中幼儿的内心世界,也是尊重幼儿人格的表现。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是“读懂”幼儿。教科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读懂”幼儿。教师更需要的是在现实的师幼互动中“读懂”幼儿。以尊重为前提的“倾听”要求教师了解幼儿真实的心声,从而“读懂”幼儿,对幼儿进行合适的教育。在理解与尊重的环境中,幼儿的人格可以得到健康发展。对幼儿“听而不闻”,动不动以强制手段迫使幼儿就范,这其实是违反教育伦理的。


“倾听”中对幼儿的理解与尊重,首先表现为教师有义务在“倾听”中理解幼儿表达的意愿。幼儿有表达意愿的权力,教师则有理解幼儿表达的意愿的义务。其次表现为教师要允许并尊重幼儿表达不同的见解。这种尊重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精神。最后表现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问难”。“问难”,是指反复的质问、辩论。教师“倾听”并直面幼儿的“问难”,有利于鼓励幼儿深入思考,独立探索。这也是教师向幼儿学习的契机。


02  “倾听”中的公正


在案例2中,欢欢高举的小手因为平时的淘气和顽皮而被教师有意忽视,这对欢欢很不公平。公正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之一。在以集体活动为主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是一和许多的关系。教师“倾听”的对象是全体幼儿。这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大多数幼儿的所思所想,也要关注个别幼儿的所作所为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目前,许多教师在“倾听”中的一个误区是只“倾听”“好孩子”,而对顽皮淘气的幼儿充耳不闻,以为这种忽视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进行。事实上,对少数幼儿的忽视很可能导致这些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会强化其“破坏”“捣乱”的行为,使得教学活动失控。教师公正的“倾听”有利于教师提高威信幼儿更信服具有平等、公平意识的教师。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对人对己的不公正会大大损害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公正的“倾听”还是幼儿积极倾诉的良好诱因。此外,教师公正的“倾听”有利于幼儿树立公平和正义的信念,最终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三、“倾听”的伦理技巧


伦理的价值需要通过合乎伦理的方式去实现。这种伦理的方式就是伦理技巧。以下伦理技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倾听”,实现“倾听”的伦理价值。


01  诚恳的“倾听”在于耐心听取幼儿的倾诉


“要真正地倾听,就应当抛弃所有偏见或至少将它放在一边。只要有接受的虚心;理解才非难事。然而不幸的是,多数人带着抗拒在听。”在“倾听”中,诚恳的态度至关重要。幼儿会在教师耐心的“倾听”中体会到教师的包容和关怀,也能激发倾诉的欲望。有一点要注意,幼儿倾诉时可能会涉及家庭和个人的隐私,教师有保守幼儿隐私的义务


“倾听”中常会发生错听。错听是指“对于学生声音的内涵、方向和潜在意义,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倾听”之诚的表现之一是要避免错听。说话慢和词不达意正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建议教师放慢自己的节奏,不要以自己的思考速度来衡量幼儿说话的速度,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倾诉。如果对幼儿的倾诉“不耐烦”,那么说明教师“不专业”。教师只有耐心“倾听”,才能“读懂”幼儿。


02  有效的“倾听”在于兼顾全体和个别幼儿


要保证“倾听”的有效性,需要尽可能“倾听”全体幼儿,吸收客观真实的信息。然而,在幼教实践中,教师常常貌似在“仔细倾听”全体幼儿,事实上真正关注的是那些与自己预设的答案相符的回答。一旦有幼儿说出期待的答案,教师会不吝夸奖。而对于那些与期待不符的回答,教师或不予回应,或费尽心思引导幼儿进入预设轨道。经常得不到教师回应的幼儿会损伤自尊心,而顺着教师意图回答问题的幼儿则可能形成“奴性性格”。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尽可能关注到全体幼儿,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倾听”,避免沦为“伪倾听”“无效倾听”。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要在“倾听”中兼顾全体和个别,主要涉及两方面的伦理技巧。一是要“倾听”到大多数幼儿的声音并给予回应。回应可以很简短。二是要特别留意个别“特殊”幼儿。这些“特殊”幼儿既包括语言、思维发展稍慢的幼儿,也包括心智发展较成熟的超常幼儿,还包括那些所谓的“坏孩子”,比如顽皮淘气的,时常有惊人之语的,等等。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一种专业态度,也是一种伦理技巧。


03  理解的“倾听”在于善用移情


“倾听的目的是要进入他人的知觉世界,而不是把他人嵌入自己的知觉世界。”移情就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理解幼儿的感受。幼儿的思维与情感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某些行为或者某些表达可能不被成人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用移情,理解地“倾听”幼儿。这既是教师理解幼儿的必要条件,又是一种重要的伦理技巧。


善用移情,寻找与幼儿的共鸣,需要教师暂时抛掉自己的身份,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揣摩、理解幼儿的倾诉,以幼儿的视角看待幼儿的处境。教师要抓住幼儿倾诉中的一些关键词,了解导致幼儿倾诉的原因等,从而给予适宜的回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其倾诉的重视,从而引发共鸣。


04  专注的“倾听”在于积极、及时回应幼儿


对幼儿只问不答,只说不听,或听而不闻,均是对幼儿的敷衍。“倾听”是个过程,“倾听”的对象和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教师在“倾听”时用心专注。这样才能捕捉到幼儿倾诉中的“关键处、潜台词、弦外音”,真正理解幼儿。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真正的“倾听”不仅是要听到,而且要积极回应。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对教师倾诉的目的在于获得教师的回应。教师积极、及时的回应是对幼儿的接纳与尊重,也表明了教师对幼儿的持续关注,是对幼儿倾诉的最好鼓励。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每一阶段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幼儿的思维与语言发展尚不成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把想表达的信息组织完整并表述清楚。当幼儿讲到关键处时,教师适时的给予回应,如肯定的眼神、适当的肢体动作、恰到好处的提示等,能促使幼儿更自如地倾诉。


05  投入的“倾听”在于善用表情和肢体动作


“当倾听成为一种关心情愫和理智投入的态度的时候,它并不局限于‘耳朵’或听觉,而是弥漫于人的整个身心。我们由此会拥有‘倾听的眼睛’‘倾听的身体’。”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园教师更有必要与幼儿进行表情和肢体动作的交流


温和、鼓励的表情,合适的肢体动作,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幼儿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善用表情和肢体动作,要求教师要正确识别幼儿的各种身体语言(如皱眉、低头、摇头等),以此来体察幼儿的内心。例如,在意识到幼儿有渴望交流的情绪时,教师投以关注的眼神;在幼儿断断续续表达时,教师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在幼儿胆怯时,教师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等等。肢体动作的参与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然,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投入“倾听”的诚意。

注: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原题为《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伦理意味》,作者:步社民  姬生凯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更多“专家论道、直播资讯、写作技巧、幼小衔接”等内容
请关注我们共建幼教学习社区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虞永平:从三个视角审视幼儿园课程


姜瑛俐:《安吉游戏实施解读》学习安吉游戏的“神”


●董旭花: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基本内容与关键经验


●王春燕:幼儿园过渡环节安排与组织的适宜性分析


●刘占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踏上质量提升的新征程


●主编专栏:课程故事:到底怎么写呢?


●时松:关于生成课程的几个问题答疑


●应彩云: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可以这样做……


●李克建:解读《评估指南》中的“教育过程”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前之道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步社民 | 师幼互动中教师“倾听”的案例分析及伦理技巧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