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主要依靠儿童本身,即数学概念是每个儿童对自己从对物体的各种关系的认识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教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案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而区域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是参照儿童发展及其特征做出渐进式安排的一种学习途径,它能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让幼儿有机会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摆弄发现新知识,巩固已有经验,并主动学习。
关键词:幼儿;数学;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90-1
区域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既不同于正规教育活动的严谨,又不同于其他活动的分散,它是参照儿童发展及其特征做出渐进式安排的一种学习途径,它能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让幼儿有机会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摆弄发现新知识,巩固已有经验,并主动学习。
一、区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的学习。幼儿兴趣的来源很多,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面对内容丰富、花样繁多的区域活动和活动材料,他们又怎会不感兴趣呢?如区域活动“母鸡下蛋”、“小动物运西瓜”、“钓鱼”等都以材料本身的好看和好玩吸引着幼儿的兴趣。
二、区域活动能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操作活动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成为连接幼儿发展的一条纽带。幼儿数学教育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实践方能使幼儿独立自主、自发地获得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拼、贴、撕、穿、找等摆弄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促进大脑积极思维。如:“穿木珠”“穿纽扣”既巩固了幼儿的排序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会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小心翼翼和全神贯注,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区域活动能增加师幼互动的机会
区域活动能促使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有利于观察、了解幼儿。在宽松、无压力的环境中,幼儿能较放松地与教师直接进行情感交流。如“钓鱼”“对对棋”等活动,教师都可以与幼儿一起游戏,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让他们得到不同的满足。区域活动中教师能较多地与幼儿个别交流,容易掌握幼儿其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多种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活动、提供活动材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合理性。
(一)设计区域活动要有适宜的目标
如同其他数学教育活动一样,区域活动也是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幼儿能力的途径。区域活动应该具有目标性,只有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才能设计游戏内容、方法、选择材料。一个区域活动可以有多个目标,也可以是一个目标设计多个区域活动的游戏。区域活动目标的设定可以是正规教学活动目标的延伸和补充,也可以是教学活动预设的铺垫,我们可根据学期目标和阶段目标设定相应的区域活动的目标。
(二)符合年龄特征是设计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年龄小的幼儿都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时要形象具体、游戏性强,以幼儿独立操作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度,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产生并加强合作意识。区域活动提供材料时可逐步减少形象性,先增加符号和标记,再增加书写和制作记录表等。
(三)区域活动中材料的设计与投放
1.区域活动中要注意材料的设计。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对色彩鲜艳的、多变化的物体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选择材料时要多范围,多来源,以体现多样化。活动中除了可采用纸张制作教学具外,还可以选用一些自然的、废弃的或廉价的实物作为活动材料,制作时可以让幼儿参与,让他们自剪自画,要注意美观,能赏心悦目,这样才能令幼儿爱不释手。
2.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层次性、多样性、可检性。
幼儿对数概念的学习掌握,主要是依靠幼儿本身的建构。因此,数学区材料的投放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其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要注意这三点:
(1)层次性。
层次性体现在教师根据同一目标不同层次的要求,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以适应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如:教师可提供难度不一的操作材料:颜色、大小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相同、大小、形状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不同等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自由选择,以满足每一个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2)多样性。
幼儿理解数概念必须要有体现这个概念属性的多种经验,并在体验这些经验的共同性质中逐步地完成概念属性的概括和抽象,形成初级概念,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材料和活动规则,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形形色色的木珠、塑料棒、纽扣、几何图形等让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拼、贴、串、摆的操作中感知、体验有规律排序的多种方法,积累同类型的多种经验,从而概括和抽象出有规律排序的概念属性。
(3)可检性。
把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寓于材料的设计中,即提供的材料应尽量蕴涵可检性的因素或能把结果保留下来。小中班一般可提供镶嵌式的材料和翻版拼图式材料,这样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尝试、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成功。到了大班除继续使用翻版拼图外,还可增加一些书写记录表等材料,要求幼儿把自己在操作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列,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教师就可以从记录表上或活动后的交谈中了解幼儿的操作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以此为依据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促进能力的发展。
区域活动不同于正规的教育活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是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断研究、探索、创造、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幼儿能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快乐,提高能力。
【浅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