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园知识教学并非“小学化”根源。家长期望、社会需求等众多因素使得某些幼儿园的知识教学违背学前教育的本质与初衷。不可否认,幼儿园知识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促使我们应当改变思路,重新思考和审视幼儿园知识教学的教育作用及地位。
关键词: 幼儿园知识教学 现状 反思
一、幼儿园知识教学
禁止幼儿园进行一切形式、程度的知识教学,提倡以游戏为主要教育形式,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看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杜绝知识的灌输,实际上不但否定一定量知识存在于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更否定文本知识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适量的实体性文化知识被视为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幼儿园教育“小?W化”倾向。那么,知识教学是否一定意味着“小学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究。
(一)知识教学的内涵。
幼儿园知识教学是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价值观、认知等方面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与小学、初中阶段教学相比,教学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且强调教学的游戏性,主张通过游戏的组织形式发展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强调在学习、社会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再构情景,通过想象和学习符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审美感受能力。由此可见,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已非传统的“告诉”与“被告知”、“讲解”与“灌输”的关系。幼儿园知识教学既是教师支持儿童发展,传递经验智慧,将社会文化整合与渗透的过程,又是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建构自身认知发展,将生活经验升华与创生的过程。因此,知识教学应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形态之一,是幼儿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知识教学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源。
首先,幼儿园知识教学“小学化”并非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唯一原因,与之并存的管理模式“小学化”、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教学方式“小学化”均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除此之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存在的现实与历史原因归结为“家长期望、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办园的逐利与幼儿教师素质的低下”等多个方面,正是诸多原因导致幼儿园教育不断偏向“小学化”。例如幼儿园课程内容过于复杂;幼儿教师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课堂组织形式类似于小学等。除却这些外在因素外,以往的学校教育秉承统一思想、统一价值标准的教育教学观,这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历史原因。总之,这些都与幼儿园知识教学本身无关。因此,以“去小学化”为由禁止幼儿园进行知识教学是缺乏理论依据的。
二、幼儿园知识教学现存的问题
幼儿园知识教学虽然不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源,但是目前幼儿园知识教学中已经产生的“小学化”倾向仍然值得深思。
(一)教学内容“复杂化”。
目前,由于学前教育还未被正式纳入义务教育,因此,单纯就幼儿园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选定来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及随意性,导致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复杂局面。虽然幼儿园五大领域已经深入人心,相关课程开展得有模有样,但是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某些幼儿园对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定煞费苦心。一方面,五大领域课程要精心设计,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各种识字班、算术班等所谓的“兴趣班”,轮番上阵,既迎合家长,又不耽误幼儿园盈利,使得幼儿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二)教学方式“小学化”。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本应该如游戏般愉快而轻松,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然而,一些教师命令般的口气,幼儿整齐划一的坐姿,重复百遍的活动程序,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使得某些幼儿园成了小学。一些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互动,更多的是生硬的讲解和灌输,缺乏情感交流,部分幼儿运用整齐划一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表述或表现。
(三)教学目的“功利化”。
促进幼儿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的发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育目的。然而,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需求、利益的驱动,使得认知发展成为衡量幼儿园教育的最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幼儿认识多少生字,会写多少生字,会算多少数学题,能背出几首唐诗,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认字写字、背诵唐诗、加减运算成了一些幼儿园教师们日常教学工作中主要的任务与活动。对立竿见影这种教育效果的极力追求,使得幼儿园知识教学的目的不断小学化、功利化。
三、反思
要解决目前幼儿园知识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从幼儿园自身、政府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引导、纠正,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有质量地顺利完成。
(一)改变幼儿园知识教学工作的思路、方法。
学前教育处于教育的起点位置,其涉及接下来的幼小衔接问题,以及对日后学习生活储备必要基本知识、技能的问题。因此,单纯认为幼儿园一切知识教学就是“小学化”的思想,是存在误区的。学前教育不能排斥知识教学,适度的知识教学不仅不会造成“小学化”,恰恰是有利于幼小衔接的。问题关键在于,怎样把握、调整知识教学的程度与形式。具体措施如下:
学前一年的教育,即学前班教育,相比小、中、大班教育,应有所区别。首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关注并有意识向小学学习内容侧倾、靠拢,例如认识、书写简单的生字,进行难度适当的数学计算。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时间相对于大班阶段,应有所延长,并且对活动或课堂纪律的约束力度要逐渐加大,以便幼儿逐步熟悉、适应小学学业压力及学习节奏。教学形式的选择实施上,应逐步减少游戏时间,但并非绝不游戏,同时游戏的规则性、纪律性应有所增强,并且游戏内容要更具学习功效。如此,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未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促进幼小衔接,另一方面防止“三年级现象”的出现,即将小学一、二年级,相对于三年级来说,比较简单、浅显的学习内容过早、过多地教授给幼儿,导致幼儿在三年级时出现因学习内容由之前的“极易”骤然转入“极难”境地,出现学业不适、学习困难等问题。 总体来看,幼儿园的知识教学内容和程度,应在保持幼儿园教育独有特点的基础上,逐渐加强,慢慢过渡,向小学化靠拢。
(二)多方努力,促进幼儿园知识教学适时、适度、适宜。
迫于幼小衔接的压力,某些家长要求幼儿掌握更多生字、唐诗、数学运算技能,但不能忽?良好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情感发展对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只有首先适应良好,才能学好。幼儿园的养成教育、各种良好习惯,对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具有非凡意义。因此面对家长们功利化的教育需求,一方面,幼儿园作为教育主体,要明确家长的需求不是决定幼儿园教育工作方向的唯一根据,知识教学并非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当前幼儿教育观所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相适应,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首要任务是转变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视儿童自身发展需求的错误思想。其次,正确认识适当知识教学存在的必要性,是逐渐理清、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基础,更是避免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化的根本。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相比家长、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功利化需求,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是直接导致幼儿园错误办学倾向的首要原因。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纠正幼儿园知识教学的“小学化”,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制定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并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幼儿知识、能力测试、幼升小“考试”予以严厉处罚,坚决禁止幼儿园诱导、劝说家长或强迫幼儿参加以盈利为目的各种“特长班”“兴趣班”。同时,在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方面,政府要增加投入,确保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保障幼儿园知识教学适时、适度、适宜,促进幼儿园知识教学科学、康、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小红,李晓萍.幼儿园“禁教”思想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1):44-48.
[2]何善平,杨淑丽,张新娅.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去小学化的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17-20.
[3]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6):97-99.
【幼儿园知识教学现状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