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浅谈幼儿园班级博物馆的建构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游戏精神关照下儿童博物馆的园本建构”是我园的国家级重点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这一课题核心精神的引领下,围绕班级博物馆的建构做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并围绕班级博物馆的内涵、特点及其研究路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深深地感到,班级博物馆作为园本课程的载体和儿童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什么是班级博物馆

  班级博物馆的灵感来源于儿童博物馆。在儿童博物馆中,儿童围绕某一个内容、某一项活动或者某一个事物进行一系列多感官的活动,这也是儿童博物馆与成人博物馆的最大差别。因此,在我园博物馆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展示物品的地方,而是一个儿童学习的环境,是儿童经验不断生成的地方。这种经验的生成不是教师告知的结果,而是儿童通过探究获得的。儿童在博物馆里不仅仅是参观者,更是体验者、创建者,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博物精神。这一点恰恰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机会”这一核心精神不谋而合。博物馆是实施《指南》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指南》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从班级和幼儿园两条路径入手,分别对班级微型博物馆和幼儿园博物馆开展研究。

  班级博物馆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综合性、广博性的特点。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越是跟生活结合起来的主题,就越能够生发出新的、更丰富的内容。在班级博物馆建构的每一个区域活动中,我们特别思考如何让孩子有持续探究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博物馆活动时要特别关注幼儿的需求,关注趣味性。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可以通过班级博物馆区域空间的变化、材料的变化、活动规则的变化等来不断提高挑战要求,来增强趣味性。当然,每一个趣味性活动的产生都要跟经验联系起来,我们最为关注新经验的获得。除了生活性和趣味性以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博物馆的综合性和广博性。主题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因此我们在研究班级博物馆的时候,把经验综合和博物馆的可操作性,以及博物馆经验的纵深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博物馆的主题在呈现的时候富有游戏化、情境化,让博物馆的材料在呈现的时候尽量做到拓展、延伸,通过材料的变化带来经验的拓展与提升。

  二、班级博物馆的研究路径

  根据实验班级的几轮研究结果,我们总结出了现阶段班级博物馆的研究路径,以期对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1.计划阶段:能做什么�D�D头脑风暴,思维导图呈现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也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化思维工具。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作用,我园把它应用于班级博物馆的研究路径中,运用思维导图,?录和拓展教师在头脑风暴中的思考,使其成为课程研究的一种方式。我们还从问题入手,发动全园教师提问、家长提问、孩子提问,通过调查问卷、便签条、照片等形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探讨能使幼儿关注的博物馆活动的主题。

  例如,在中班博物馆主题“盖子”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技能。通过激烈的讨论,大家对“盖子”这一博物馆主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关于主题内容的发散性讨论激发了每位参与教师的思考,产生了许多关于这一主题的新思路、新想法,完善了该主题的建构。最终,大家围绕“盖子的种类、盖子的特征、盖子的作用、科学中的盖子、盖子的朋友”形成盖子博物馆的思维导图,教师还在每一个分支下列举了若干个可以选择的活动方向。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幼儿也引到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确定即将开始的博物馆主题的学习与探索之旅,这包括确定主题内容、收集有关该主题的问题等。在进行活动时,这些游戏内容不是完全固定的、静态的,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幼儿不断生成新内容,师生共同将新内容增添到思维导图中,不断丰富思维导图。因此,思维导图的绘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教师对该主题的不断思考与调整,伴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生成与发展逐渐建构的。在班级博物馆方案建构中,思维导图充分调动了教师及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扩展了班级博物馆主题的活动内涵。

  2.审议阶段:做什么�D�D三级审议,确定活动脉络

  课程审议是通过集体智慧对班级博物馆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商议并做出选择和决策,是班级博物馆建构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思维导图中列举的活动方向并不是班级博物馆的最终活动,必须经课程审议来最终确定。课程审议时,通过集体智慧对博物馆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商议并作出选择和决策。我们通过三级课程审议来决定头脑风暴中要做的事情,即班级�D�D年级组�D�D核心组三级审议:班级审议最重要的一步是和幼儿共同审议,把要做的事讲给幼儿听,看他们有没有兴趣,兴趣在哪里,是否明白要做什么;年级组进行月度审议,梳理每月的研究进程,研讨和解决一些技术和策略层面的困难;核心组进行班级博物馆的阶段性审议,帮助教师解决观念和知识上的问题。教师在不同阶段和幼儿一起为活动计划和活动策略展开讨论,最终形成活动展开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在不断的审议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不论哪一级的课程审议,都是针对班级在博物馆中的研究问题展开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博物馆的研究,才会有审议的议题,才会有审议的需要。同时,不断开展的审议又进一步推进了博物馆研究的进程。由此可见,课程审议始终伴随着班级博物馆研究,不断地推动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3.实施阶段:怎么做�D�D系列活动,凸显博物馆要素

  这一阶段是进行班级博物馆活动的主体阶段。我园班级博物馆系列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收集资料,即根据班级博物馆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收集;第二步,陈列展示,即围绕班级博物馆主题开展立体化的展示;第三步,开展活动,用课程地图的方式记录师幼的活动过程;第四步,分享评价,用学习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在博物馆活动中的学习看得见。   (1)收集资料

  资源的开发是博物馆研究的重要保证。我园在课题中指出,儿童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室内和室外、园内和园外相结合的原则,须知处处有课程资源,处处有发展契机。要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家园共同建构的课程环境中进行交往、探究。这一过程蕴含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着教师、家长、幼儿的互动参与。

  多样性的收集是指幼儿个体收集、班级收集和全园收集三种方式相结合。例如,在开展“线的博物馆”“纽扣博物馆”“盖子博物馆”时,我们就采取了三层联动的多样性收集方式:幼儿自己从家里收集,班级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全园以“博物小站”的形式发动家长、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这样的形式一月一期,并且和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幼儿便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收集所带来的快乐,体验到博物馆的丰富与美好。在若干学期多样性收集活动的开展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收集已成为幼儿园孩子和家长的一种习惯,每到“博物小站”收集日,全园都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收集活动中。孩子们带着博物意识,收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探索多种收集和分类的方法,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家长们通过收集则更加了解感受了幼儿园的博物馆活动,感受到孩子目前的发展,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所需努力的方向;幼儿园则通过全园的收集,丰富了博物馆的资源库,实现了资源的全园共享。

  (2)陈列展示

  儿童博物馆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有陈列,且陈列区要体现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我们采用立体化的陈列方式,即班级博物馆活动历程的陈列采用版面呈现和博物角呈现两种方式。版面呈现是指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版面,由幼儿和教师一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博物馆的活动历程;博物角呈现是指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呈现小型博物区,让博物馆处处可见,让幼儿园充满博物馆气息。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游戏主题,把班级研究内容延伸到公共区域,增强课程的互动功能。

  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主要将以往的静态呈现转变为动态呈现,由一种物品的研究带来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样性的发展。例如,在“泥的博物馆”活动中,由一团泥研发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幼儿获得了测重量、量长度、搓、团、压等多种多样的经验,并能利用工具以及一些辅助材料使泥巴获得美感。版面和博物角的呈?F不再让陈列区域仅仅用来欣赏,幼儿可以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呈现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多样的活动,多样的活动又带来了多样的经验。

  (3)开展活动

  在班级博物馆研究历程的记录方式上,我们努力做到“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为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课程地图”的方式呈现主题的研究历程。

  使用课程地图,让班级在研究过程中能记录幼儿的想法。孩子和教师边做课程边画课程地图,不断融入动态的内容,真正体现孩子的思维,清晰呈现课程发展的路径和发展的方向。通过计划、记录表、作品、活动照片等形式,记录幼儿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和经过讨论有计划要做的事情,完全呈现幼儿自己的东西。幼儿根据课程地图,进行分工合作,确定什么事情先做,怎样做,使幼儿的思维有充分表征的机会,并让幼儿变得更有计划性。

  我们期望思维导图和课程地图在班级博物馆中不仅作为一种思维的工具,更是一种学习的策略,一种思维的习惯,以此来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分享评价

  班级博物馆活动的研究可以让教师观察到真正的学习,但这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研讨,更新观念,要求在博物馆活动的指导中,观察和分析在前,介入和指导在后。通过有意义的观察,明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博物馆活动的开展,依据幼儿的原有发展水平,结合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

  在博物馆活动的指导上,我们期望教师的角色是幼儿的同伴、引导者、咨询者和支持者,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和善于捕捉的心灵,关注幼儿不经意的行为,挖掘蕴含着的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博物馆活动的不断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感到,一个智慧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我们鼓励老师借助“博物馆活动故事”的撰写、幼儿活动现场的录制、活动案例的研讨等研究方式,通过观察“这里发生了什么”,研究“这里发生了什么学习”,思考“接下来我们做什么”,让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到“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活动?通过这样的介入和指导,将帮助幼儿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

  博物馆活动故事的撰写已经坚持了几个学期,我们发现,只要是发生在幼儿身上的活动故事,他们有兴趣坚持下来的,都必然有新经验的习得。教师对一个活动故事的分析,可以形成对以后很多活动的策略,能引发教师关注更多的事,解决更多的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我们坚信,通过博物馆活动故事的撰写,一定能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支持性的指导策略,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

【浅谈幼儿园班级博物馆的建构】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浅谈幼儿园班级博物馆的建构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