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游戏,遇见最美的童年”——这是这学期孩子们的成长。而我也要对自己和团队的教师们说:“游戏,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01
追问→追光→追求
每个人因为其底蕴、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思路、行为方式的不同,其成长节奏也略有不同,而最终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殊途同归,实现了孩子的成长和自我的成长。
简单回看小班学年教师在实施“安吉游戏”园本实践两个月以来的心路历程,我们一起从“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不如说是连石头都算不上有),深一脚浅一脚,在跌跌撞撞中不断看见“光”和“亮”,不断收获“喜”与“乐”,而这些都是在“安吉游戏”理念下成长的孩子们带给我们的。
从活动初期的茫然、焦虑、担心、紧张,到经历了对困惑、问题的无数次“追问”,我们在基于问题的研讨过程中,不断舒展自己的心灵,不断认同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不断发现孩子的成长……在智慧众筹与思维碰撞中不断凝结着团队的力量,在经验分享与互通有无中不断感受着彼此间的默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杨根思在日记中写的那一段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虽然我们面对的仅仅是教育生活中出现的无数个困惑与疑问,但是,解决问题仍然是我们教育生涯中需要战胜的一个个困难。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行动……”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坚持“在劳力上劳心”,不断追问“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不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路上坚定地行走,不断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外观,内察,寻找自己和孩子们的“生长点”,不断打破传统思想固化的外壳,让自己一点一点从壳中钻出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即便是这个过程仍然会很漫长,或许还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但这是生命成长的需要!
02
看得见成长,但总是来不及记录
在十二月班级大型主题表演游戏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了孩子们游戏活动的“摄像师”。第一次架起摄像机,第一次按动录制键,第一次推进镜头捕捉近景,第一次从摄像机里观看孩子们的游戏……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次全新的体验也让我错过了许多个美好的瞬间……
在一次录制结束后,刚刚收好录像机的我,正要询问一下班级的教师是否还有其他工作需要我帮忙,却迎上了要与我交流的宝贝。刚刚从舞台上走下来的他忽闪着大眼睛,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回班喝水、睡觉了……”。然后,他便和伙伴们一起快乐地排着队离开了。而我,仅仅在匆忙中留下了一张他站在我面前的照片。我们并没有交流,仅仅是他对我说……在他对我说的时候,眼睛里全是我……而我的心里至今还满是遗憾。当时,如果能够和他多交流一下该有多好!他是不是还有话要说?他为什么会向我走来?他为什么要告诉我他接下来要做的事?
错过了,便错过了!即便是在几秒钟后,我反应过来,再追他“你要去做什么”,他仍旧用同样的语言回答了我,但是我仍然感觉到,那时的他已经和刚刚的表达欲望全然不同了。那只不过是机械地重复了一次而已。
我从他专注的眼神中看到了他想要表达的需要和想法,但是,我虽然倾听了,却没能够及时地给予回应。我看见了他的成长,但却又错失了记录这个成长的瞬间。
为什么我会错过、错失?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滴时光,类似于这样的“错过”并不是唯一的一次。那么,遗憾呢?我岂不是还有许多!?既然已经无法弥补那些缺憾,未来的我们又要怎样避免或者减少这样的“错过”?
在经过大家的研讨后,我们初步达成了共识:一是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宗旨是“成长”,因此,观察者不等同于“旁观者”,而应当是儿童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当幼儿需要时,应当给予适时、适度的回应。二是既然我们期望孩子能够自主、自在、自由的成长,我们就应当支持孩子发展的需要和想法,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爱与被爱,让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让他们想做、敢做、有机会做。三是作为观察者,应当学会使用必要的观察工具,并让观察工具真正为自己的研究和孩子的发展服务。比如,在一日活动中充分利用录像机,完整地记录孩子的行为轨迹,让观察不再局限于静态的照片和笔记上,而是能够捕捉到孩子行为的每一个细节、过程,让观察数据更加客观真实,而不再是充斥了成人的臆想、猜测和断章取义。
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师实施观察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行为轨迹。处于第一阶段的教师,其观察通常只是“观”,能够看见幼儿的行为,记录幼儿的行为,但并没有“察”的过程,也就是没有分析思考的过程。处于第二阶段的教师,虽然有“观”,也有“察”,但是因为在“观”的过程中,往往会加入自己主观性的判断,所以,其“察”也并未能够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处于第三阶段的教师,能够完整地追踪幼儿的行为轨迹,并客观真实地进行记录,然后再根据观察的数据,以教育学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撑,再进行系统地分析思考。这样观察更为全面、深入、客观、真实,更有利于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处于第四个阶段的教师,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作为支撑,他们的观察也将会更加“高级”……
幼儿行为观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葆有对幼教事业的热爱,需要每一个教师都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教育经验,不断地深厚个人的文化底蕴,不断地将所掌握的教育理念、理论沉淀到个人的教育思想当中,让“观”与“察”真正实现并驾齐驱。唯有“观”与“察”真正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看见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