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过后总有新叶成长
期末年初总有思绪万千
或赞师幼成长
或叹好时匆匆
或思教育得失
或展美好愿景
新蕾幼儿园“师者善思”栏目
邀您共同倾听老师们的教育心声
玩中学,科学力量无穷
——科学领域总结
林应可
新蕾(创业一村分园)大一班
一、本学期科学领域情况简述
(一)参照《指南》中目标指引,本学期科学领域培养的总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其中总目标具体的落实在每一周的有组织有设计的科学活动中,以下是根据指南目标,在本学期的科学领域相关活动合集。
科学活动主要开展了《什么东西看不见》、《会滚动的球》、《颜色变变变》、《纸的吸水》和《纸杯电话》。数学活动主要开展了《有趣的二等分》、10以内数的分解《5的分解》、《6的分解》,《10以内的相邻数》和《10以内的单双数》。
(二)幼儿科学领域活动开展中的成长与不足。
成长: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特征以及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感知了解,以及在运用数字、图画、图标等符号来表征的能力有所进步。
不足:活动的参与度、积极性不足,对一活动的兴趣保持不长久,好像一个活动结束了就永远结束了,这也促使我开始去反思到底为什么幼儿会对科学提不起兴趣?于此在脑海里的疑虑翻滚产生了以下的总结点二。
二、关于科学领域的反思
思考(一):什么是学前科学教育?
在一连串的疑惑反思中不断我促使我回归本质重头去思考到底什么是学前科学教育?
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自身具有的相对真理性,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让我们在辨别和推理时有所依据。学前期的科学教育有助于幼儿合理的认识周边世界,为后续抽象和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科学仅仅包括客观的科学知识么?
在实践教学中,我意识到自己便是无形中的陷入传统观念和、“科学知识”论,认为科学教育就是认识科学,科学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幼儿掌握科学常理现象。
带着在一团团乱麻似的困惑,我翻阅了指南和关键经验。“当代科学观全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地丰富内涵: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地结合体。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地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幼儿期的科学启蒙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建构科学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技能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行行字眼忽而让我幡然醒悟,原来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的我一直在成为“灌输”的角色,陷入误区将我所认为的“硬塞”给小朋友,希望小朋友们能理解我的意思,可是却忘记了“知识”并不是重点,让幼儿去感受这个探索的过程从而产生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而保持了对继续探索科学事物的好奇应该是核心。基于此也引发了我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萧条的科学活动”,也就是为什么我的活动总显得凌乱而无趣。
思考(二):是什么导致了“萧条的科学活动”
在思考前,作为一门新手老师,书里理论在脑袋中驻扎,在本学期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却被深藏甚至逐渐忽略。在教育过程常常因个人的教学组织能力的不足,活动的关注点更多的停留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幼儿能否理解,这让我失去等待幼儿探索发现的耐心,于此,被作为教师的我一味的“灌输”的幼儿也失去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和价值,无法体验到科学的有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逐渐忽略了科学启蒙全面性呢?
于是我反思我本学期的反思并以此比较,试图在日记本上的反思上找见了痕迹。如以《数字邻居》为例,记得在刚写反思时我是这样写的:
由上综述的反思,不可否认,我不断地反思了有经验教师可能在观察评价课程中的指标并以此去重新设计和考量,这对个人组织能力的非常有效,但就如科学知识仅仅包括知识吗?这个问题一样,我更多的反思点是重在外在评价是否满意,却忽视了幼儿的立场,譬如从幼儿的立场他们是否开心?在这一节活动后他们是否还会继续去探究有关的科学问题,并把它融入实际生活?答案是否定的,我看见我们班的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使用在活动结束时便永远结束,活动延伸成了字面形式上的教案套路。
而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违背儿幼儿科学教育出众的一点是:幼儿为本。我经常能感知到是活动组织的不足,确未能考量是否适合幼儿,更重要的一点:“幼儿是否开心?”
《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提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整体上,虽然我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态度都很积极,但在实际教学上仍和理想有很大差距,我也明白了我最大的原因是我无形中变成了一个不断在“灌输”,使劲让幼儿接收的老师,忽略了“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本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通过本学期的科学领域教学,也让我更了解幼儿也不断深刻的顿悟活动中“玩”的,在”玩“中求进步的内涵,幼儿的体验和探索更应该是老师应该首要考量的。
三、改进策略与实施效果
(一)改进策略
综合以上思考,我总结了本学期的作为自己开展科学活动的考量标准:
第一,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愉悦?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有趣。
第二,充足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创造充足的机会、条件。
第三,教育目标、内容的设计的参照“最近发展区”并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
第四,教具要精致用心且形象,操作单便于幼儿理解;除此教师示范的操作单与幼儿操作应有大小差异,教师示范单可根据幼儿参与活动空间内是否能清晰看到为准。
第五,教育方法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
第六,创造活动开展默契度,譬如多沟通多讨论,能让自己更顺畅的开展活动的同时也减少幼儿的消极“乱”。
第七,细心,综合考量细节。
第八,不断地尝试、努力实践“理想(理论)与现实(教学现有资源、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实施效果,原来“玩”的力量这么大——以纸杯电话为例
虽然这节课目标是通过玩纸杯电话知道声音是通过线绳进行传播。并引导幼儿愿意大胆尝试,积极动脑解决遇到的困难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但我并未像之前那样去直接的进行知识点的导入,从而不断地逐步推进传达甚至“无形的灌输”给幼儿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达成硬性的教学目标。而是先让幼儿“充分的玩纸杯电话”。
结果发现在玩的过程中引起了幼儿的对纸杯电话的兴趣,于是他们产生了“制作纸杯电话”的需求,在满足纸杯电话的需求后又促使了他们产生“为什么纸杯电话能传递声音的”的好奇,最后开始进入关于纸杯电话中“声音能通过线绳这一介质来传播”的探索。
充分的玩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在生发新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很欣喜,幼儿在活动中的愉快体验、参与度以及兴趣明显增加了,且在活动中始终的保持饱满的情绪,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中,跟随老师认识纸杯电话,探索纸杯电话的秘密。虽然在时间控制上仍比较难,这一方面仍有待反思改进。而但这竟让我首次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快乐和成就感,不禁感叹道:原来“玩中学”的力量如此大。
结语
以上,是我本学期科学领域的概括总结。教学相长,在了解幼儿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汲取着书本理论所以难以习得的实践经验,让我发现了更多意外的同时,也不断地增强灵变能力。虽然有时候仍然不能一心多用,比如虽然有了实践忘了理论,不能齐头并进。但未来可期,学无止境,一切正在进行时,希望有一天曾经所汲取的理论能更好的的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也不断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引,将理想化与现实相结合,离理想化的活动和教学形象更贴近!
-THE END-
编辑/张碧英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宝安新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