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对幼儿而言是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在“双减”大背景之下,对幼小衔接提出了要求,需要家校联合多方面多层次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顺利向小学过渡。在当前自主游戏广泛盛行之下,我们提出更加需要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那教师应该如何在自主游戏的大环境下支持幼小衔接学习呢?以下是我在开展自主游戏背景下渗透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些实践经验和若干思考。
一、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力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转折点,是帮助其做好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社会性发展包括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情绪控制、自我保护、安全意识、规则感、学习品质等等。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班级老师尽可能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给予幼儿大胆地创造、扮演和探索,让幼儿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保持自主交流与发展状态。同时积极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交流得以发展,通过合作开展游戏,让交流与合作成为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品质和习惯,让彼此互动、合作游戏成为日常。其次,引导幼儿自主设计规则,让幼儿主动设计。
教师需要成为一名有价值意义的观察者和引导者,我们需要观察和发现幼儿在这一自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是否需要介入和指导?并且在适当的时机给幼儿进行及时的帮助。例如在户外大型积木搭建过程中,我们时常发现孩子就像一名名工程师一样,他们在组装器械之后总会进行试验、判断和改装,在一步一步的尝试中不断地解决问题。
二、通过记录与表征,重视游戏分享
记录和分享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前书写能力、倾听能力等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游戏故事在自主游戏结束后,教师都会及时地帮助幼儿回忆游戏过程,总结经验。在积极鼓励幼儿表达的同时以启发式的言语提出新问题,引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总结经验,提出新的期待。
在评价时适当利用多种方式,如摄像、拍照、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画面,并能够鼓励和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从而让孩子们在互相的提问、讨论、探究中产生“新火花”,增强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每天在自主游戏后将自己的游戏活动以绘画、图标的方式记录在回忆本,与同伴、家长分享,在养成记录与分享的好习惯的同时也时常发现许多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逐渐提高。
三、重视环境的作用,体现学习痕迹
我们不仅要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还要重视幼儿的学习痕迹体现。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行为中, 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内涵,丰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使之成为幼儿所思所想的表达平台, 而且通过自己的参与观察、记录和看说, 从很大程度上得到认知的发展和动手、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所提供的学习材料,鼓励幼儿与环境对话。充分利用教室的各个角落,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呈现一些有价值的游戏轨迹,让幼儿再去观察、讨论、再学习和发现新问题。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究和学习中,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 结语 –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幼儿的游戏是源于生活的,是幼儿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学习的互动过程。幼儿通过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进行迁移,在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作用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 End –
编者注:本文所有图片未经同意,一律禁止他用。
图文|郑妍琳(集团十九幼)
编辑|梁海妍
审核|凌晓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