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填图式在沙池中的应用
靖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袁媛
【摘要】幼儿的重复性行为引起了成人的关注与困惑,很多成人对此表示不理解。本次研究以小班幼儿在沙水池中出现的装填图式行为为例,初步探索幼儿装填图式行为的意义与支持策略,让更多的成人了解幼儿的装填图式行为。
【关键词】装填图式;重复;介入;观察;支持
【正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日常的游戏中,小班幼儿出现了持续、重复的行为,如:喜欢把物品装进薯片罐里、将盒子里的积木倒出来等。很多成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对“装填图式”行为知之甚少,甚至觉得毫无意义。
(二)研究现状以理论依据
1.成人对幼儿装填图式行为的认识模糊
成人看到幼儿总是重复一种行为,往往会不理解孩子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如:小班幼儿初步探索沙池时,喜欢用沙子装满小桶,不久后又会把沙子全部倒出来,乐此不疲。成人不理解幼儿倒出来再装满的行为,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幼儿是在“捣乱”,游戏是“无意义”的。
2.图式理论的发展
皮亚杰最先提出图式理论,他将图式定义为在四个阶段发挥作用的认知结构,为后人理解幼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阿西根据皮亚杰的阶段水平理论观察幼儿,对幼儿如何获得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概念界定
“图式”是指幼儿重复的行为模式。“装填图式”是指幼儿重复地将东西装进容器或清空容器的行为模式。
在户外沙水池探索中,我观察到孩子有以下装填图式行为:幼儿喜欢把玩具装到各种各样的车子上。程程把娃娃装到了小推车里,带她在沙池中散步;轩轩把收集到的小果实装进小车里,假装小车拖的货物去送货;瑞瑞喜欢把沙子装进锅子、小车里,运输沙子……
二、调查现状分析
(一)户外沙水池游戏案例
户外活动开始了,杭杭拿起了铲子,又拎起小车,一脚踩进了沙池,只见他把沙子挖起来,倒进小车的后备箱,一铲又一铲,直至装满后备箱。他高兴地推着小车,在沙池中跑来跑去。接着,他发现了一根细长的竹筒,他把竹筒竖起来,往沙池中插了好几次,可是,竹筒一直倒下来。于是,杭杭就按住了竹筒的顶端,用力的向下按,竹筒有些立住了,接着杭杭挖起了周围的沙子,堆在了竹筒的根部,竹筒终于立了起来。接着他将小车后备箱中的沙子,一点一点从上至下地装到竹筒里面,小车里的沙子逐渐见了底,他又装满了小车,再运到竹筒旁,继续装满竹筒……
(二)读懂幼儿的装填图式行为
1.装填图式促进幼儿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本次游戏中,出现了装填图式行为。具体体现在杭杭把小车装满沙子、用沙子装满竹筒等行为。可能这些行为在成人眼里觉得很普通,看似寻常的行为背后,却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他在享受把沙子装进各种各样的容器里的同时,也在探索空间、大小、容量、体积等概念。他选择使用铲子将沙子装进小车的后备箱,等到填充竹筒的时候,他发现,铲子太大了,装的沙子比较多,沙子没有进入竹筒,反而都掉了许多。他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于是选择了另一种工具:汤勺,汤勺里装的沙子并不多,他少量多次地装满,一边装一边说:“少一点,少一点就装进去了”。幼儿在简单的、重复的装填图式行为中,对空间、大小、容量、体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游戏与实践中丰富经验,建立认知,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2.装填图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会模仿周围同伴的游戏行为,出现同一种图式行为的幼儿喜欢结队玩耍。装填图式能够使幼儿共享思维从而建立联系。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到他人的意见与想法,扩展游戏,丰富经验。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摩擦,可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经验,尝试协商与合作。
三、支持幼儿进行装填图式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
树立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与观点。很多成人认为,幼儿总是在重复一个行为,其他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很多成人在看到孩子的图式行为,不理解、不尊重幼儿,甚至制止,认为幼儿是在“捣乱”。举个例子,宇宇在挖沙的时候,喜欢把小车装满,沙子即将溢出,这时,成人会制止宇宇继续挖沙,觉得已经够了不需要再装了,甚至觉得再挖下去会弄脏路面、衣服……其实不然,幼儿在重复的行为中,通过多种感官认识学习,从而发展“多元”智能。因此,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幼儿拥有自己的小世界,学会尊重幼儿,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就会发现,幼儿的世界充满了童趣且不失浪漫。
(二)成人适宜的介入
1.教师
(1)观察与倾听记录
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当着观察者、倾听者、记录者。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与记录,当教师把观察幼儿当作日常,就会发现,小班幼儿会出现很多图式行为。最典型的是装填图式、连接图式、轨迹图式、包裹图式……同时幼儿在游戏与探索中出现的图式行为不止一种,这些图式行为组成了一个“图式群”,如装填图式和搬运图式密切相关。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理解、读懂幼儿的图式行为,通过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记录孩子们的表征,发现幼儿真正感兴趣的点,以及图式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异同,从而思考支持与引导策略,更好地支持幼儿后续探索与挑战。
(2)言语支持
教师在必要时可以加以言语引导。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想要表达的不一定能用完整的、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是不愿意表达,他可能手舞足蹈,相对语言表述,肢体语言占据的比例较大。这时,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从以从“玩什么、怎么玩、我的发现”等三个维度,进行必要的提问与鼓励。如“笑笑,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需要我来帮你记录的?”、“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你不能解决的事情呢?”“你的想法很独特,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通过问题引导与言语鼓励,和幼儿共情,这时,教师仿佛就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就愿意敞开心扉,和教师一起聊天。
针对本班幼儿沙水池中出现的装填图式行为,我们还可以增添一些与装填游戏有关的数学语言,如:在里面、在外面;空的、满的;装得下、装不下等表示空间、方位的语言,进一步发展幼儿对空间、大小以及数量的认知。
2.家长
教师可利用家长开放日、家访、家长会、班级群等多种形式,和家长科普幼儿的图式行为,让家长理解幼儿重复的、持续的行为背后代表的意义。家长往往会对幼儿的游戏缺乏了解,制止孩子的装填图式行为,这是不恰当的干预。家园达成理念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做到“劲往一处使”,发挥教育合力。
(三)环境与材料
1.环境创设
让环境“会说话”。提供装填图式行为的支架,如幼儿的深度学习故事、游戏图片与视频等。材料的摆放与空间设置要让幼儿“看得见”,且便于幼儿的取放、整理。
2.材料准备
投放具有开放性的低结构材料。如不同高度与大小的容器:量杯、水桶、托盘、滤网、瓶子、箱子;挖沙工具:铲子、勺子、漏勺、漏斗;搬运材料:玩具货车、小推车、平衡板;自然材料:石头、树枝、木板、花朵、竹筒、贝壳等,供幼儿感知体验,利用图式探索发展深度学习。
四、结语
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探索世界。认识幼儿的装填图式行为,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幼儿,当我们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就会发现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意义。尊重、观察、支持幼儿的游戏,我们将会看到最真实的幼儿。
参考文献:
[1] 观察婴幼儿的游戏图式支持和拓展儿童的学习/英)塔姆辛·格里梅(Tams Grimmer)著;张晖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9(2022.1重印)
[2] 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图式探索/(美)德布·柯蒂斯(Deb Curtis),(美)纳迪娅·贾伯内塔(Nadia Jaboneta)著;张晖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6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020.1重印)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2019.8重印)
第四届
全国“幼儿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参赛方式
扫码获取详情
投稿时间:
2023年2月20日~6月10日
评审发证时间:
2023年6月中下旬
联系方式:
吕老师:(微信同号)
唐老师:(微信同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