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役的打响
桐乡市梧桐街道中心幼儿园 陆雨秋
自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开展以来,孩子们热情高涨,每天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和水较劲,和滚筒较劲,和沙子较劲,和各种各样的“车”较劲……也正是在这样不断地较劲中,让我重新认识了儿童。
01/
游戏缘起——分配不公,“场”上激辩
6号场地中的“野战区”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满足男孩子们“英雄梦”的同时,宽阔的场地也为幼儿走、跑、跳、追逐、发泄过盛的精力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他们会在“野战区”穿着款式不同的军装,用沙袋当堡垒遮挡敌人攻击,医生、护士们会几人合力运用担架抬起受伤的病人送往“临时医院”进行治疗。
在一次的“野战区”活动中,他们因为缺乏角色意识发生了一些小问题:“你是我这里的,怎么去他那里了。”“我们这里都没人了。”“这样不公平。”“你们这样我就不玩儿了。”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问题的生长点,于是我们回到教室进行了探讨。观察孩子,他们已经有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孩子们就“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讨。
02/
游戏发展的阶段——问题衍生,思维进阶
╱ “生死不明”的士兵 ╱
穿着护士服捧着小药箱的梓念和穿着医生服的柠柠在战场上寻寻觅觅,向着打仗的士兵们走去,在她们一步步靠近时,正好看到沈嘉奕被打中了,但是沈嘉奕不以为然,继续沉浸在打仗的游戏中,柠柠和梓念便指着他喊。此时身为小医生的柠柠便扶起沈嘉奕向她们走去,沈嘉奕想走,又被柠柠抓住了,他就只好又躺下了。场面一度进入了混乱。
价值点解读:
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通过分组对抗游戏,团队协作意识初步萌芽,但是角色意识有待提高。
支持策略:
1.对话导引,支持经验生发
孩子们在游戏中以假象的情节为主,缺乏现实的反馈,所以无法判断是否自己被打中,有的小朋友就执着于追逐跑、打打打,就算被别人打中了,也说没有打到。因此放眼望去,野战区里虽战况激烈,细看却乱作一团。于是我们对第一次的游戏进行了复盘,倾听孩子们的交流与探讨,在孩子们的意犹未尽中收获满满。
聚焦问题:无法辨识是否被打中了。
初步结论:做个显眼的标记在衣服上。
2.材料延展,深化游戏情境
我们带领孩子们在班中寻找可利用的材料,通过时念小朋友不小心蹭到树上刷的白漆这一事情,孩子们进行了天马行空的猜想。
昂昂:可以拿笔画(×)——怎么画?
昊昊:拿树枝蘸颜料点一下(×)——有点麻烦
添添:可以拿沙包蘸颜料(×)——洗不干净
朵朵:可以用区域中的石膏粉、小苏打蘸沙包(√)
又又:还可以用面粉(√)
在我们的帮助下,孩子们用“石膏粉、小苏打、面粉”这3种材料做了个小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并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们决定使用面粉作为标记材料。
在真实的表达中,同伴之间进行着问题的“抛接球”。孩子们提出不同的假设,进行经验的迁移,通过互问互答,相互质疑的方式,体现了幼儿问题解决的多样化。
╱ 忙碌的小医生 ╱
柠柠穿着白色医生服戴着听诊器嘴里喊着:“姚晓彬被打中啦,快来帮忙,姚晓彬被打中啦。”然后和蔡歆伊两个人试着将姚晓彬抬去治疗的地方,可是两人抬了一下,抬起来后发现病人太重,只能就地医治。可同时,沈嘉奕也被打中了,然后身为小医生的柠柠和王欣研便组织其他医生一起来将他抬回去进行治疗。
价值点解读:
在游戏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但是在游戏中由于没有遮挡的原因,充当战士的幼儿总是会受伤,导致了小医生的忙碌,在治疗时由于医生医疗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材料的欠缺,仅仅只能将受伤士兵身上的粉拍拍掉。在治疗中小医生们一起协作抬担架的行为虽然很好地展现了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同伴协作的美好品质,但因为分配不好以及抬的方式不正确导致所有的小医生都围着一个士兵进行治疗。
支持策略:
1.头脑风暴,推进游戏发展
姚晓彬:我总是被打中。
师:为什么会总是被打中?
天天:我一下子就看见他们了,而且我扔得很准。
聚焦问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做遮挡呢?我们又一次进行了头脑风暴式地讨论,还进行了很多种尝试。
昂昂:用区域里的垫子做盾牌(×)——怎么竖?怎么拿?
孙闽俊:区域里的纸砖(×)——搭建时间长且不牢固。
天天:可以用绿色那个垫子把它竖着,就是立起来那样挡着。(√)
我们的尝试:垫子→垫子+小桶→垫子+小桶+纸板/kt板。
在不断地尝试中,孩子们始终能紧紧围绕主题,有目的地选择材料,能根据游戏需要,随机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展游戏。最后他们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用垫子进行各种造型摆在场地中间,作为遮挡。
2.亲历体验,提升医疗经验
小医生不会包扎怎么办?有孩子提议请保健医生来教教我们包扎小技巧。
聚焦问题:小医生不会包扎。
解决办法:绷带以及包扎方法。
3.比赛选拔,选择医疗护卫队
病人太重了抬不动怎么办?有孩子建议力气大的小朋友加入医疗护卫队。
聚焦问题:病人太重了抬不动。
解决办法:扳手腕比赛选出专门的医疗护卫队。
孩子们通过扳手腕比赛,选拔优胜者进入专门的医疗护卫队,再进行特训,了解正确的搬运姿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种,孩子们的自主思考能力被激发,同时也累积了相关的游戏经验。
╱ 输赢难断的战场 ╱
野战区游戏结束时间到了,孩子们又争吵了起来。王天予喊道:“我们赢啦。”祝天柚则对王天予辩驳道:“我们赢啦。”王天予说:“因为我们每次都攻击到你们。”这时边上听着的费震楠忙走到祝天柚边上帮着说:“是我们赢了,你们死人了。”
价值点解读:
在活动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幼儿出现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开始追求有结局的比赛。《指南》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交互目标适应人际环境变化中指出,大班幼儿要能在竞争性游戏中与同伴合作,相互鼓励,遇到本团队失败时不互相责备。
支持策略:
1.谈话引导,丰厚游戏规则
师:比赛结束后,我听见天天他们队在喊胜利了,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胜利了的?
天天:我打中了他们好多次,我一次都没被打中。
昂昂:我也没有被打中啊。
聚焦问题:没有伤亡,难分胜负。
解决方法:探讨贴红标记并制定了规则。
2.以媒为鉴,丰厚游戏经验
我们还一起观看视频《长津湖》,孩子们发现小队长对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于是,我们一起梳理关于小队长的职责。看,小队长们正带领组员商讨战术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优化后的游戏现场吧!
在此次野战区的游戏探索中,每一个小士兵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情境当中,同时孩子们的身体动作、力量、耐力、平衡能力等都得到发展,钻、爬、躲闪、追逐等动作也更加协调灵敏。一次次游戏,一步步改进,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游戏。
03/
游戏回溯——链接事件,顺势而为
一
支持游戏,让儿童在愉悦而有意义的游戏中幸福成长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发现症结—提出质疑—想出办法进行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过渡。老师顺势而导,激发孩子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作为支持者,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相信孩子的能力,倾听孩子的思考,支持孩子的需求。
二
放手游戏,让幼儿视自己为有能力的学习者
幼儿在“野战区”游戏中不是单独行动的,而是一种团队的协商、协作、共生共长的学习过程。他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用自身的游戏热情与行为吸引同伴的参与。在游戏中他们表现出专注、坚持、合作、分享、自信、创新等学习品质。
04/
结束语
蒙台梭利曾说:“游戏就是小孩的工作。”孩子天生就爱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野战营的游戏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孩子们的探究还在持续推进,他们“乐”在其中,“趣”在其中,“发展”在其中。我们还会继续追随幼儿的脚步,当好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欣赏者,去发现他们更多的精彩……
投稿邮箱:2229789553@qq.com
联系优师教研18969975216(微信同手机号)
资源系列文章:
如果你在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好的案例,可以向序哲教育公众号投稿,也可以加微信群共同探讨。
成为美好,才能成就美好!
序哲教育一直在您身边!
扫码添加王老师微信,加入序哲教育交流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