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人文幼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MxNDkzMA==&mid=2247529340&idx=1&sn=68feb81df39675852edf9e7c0e136c2b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各种区域活动之间,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作品。这些区域活动的作品经过儿童动脑动手的组合加工而成,是儿童成长的重要见证。不仅可以在其中发现儿童的成长足迹,也为教师进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对于儿童作品的展示方法和利用也是老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
但这些儿童作品只能粘贴在墙上吗?其实,儿童作品既可以从幼儿的活动中来,又可以回到儿童的活动中去。让其运用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可以增加这些成品的利用率,避免“一次性”问题。除此之外,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儿童作品的制作过程也可以是课程中的一部分。
本期有意环境,我们采访了四所幼儿园:成都市龙泉驿区机关幼儿园(芦溪河园区)、蒲江县寿安新城幼儿园、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南区,看看这些幼儿园是怎么处理儿童作品的。
01/
孩子们的作品
竟然变成了一条路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机关幼儿园的淘草园里,绿色植物掩映着一条五彩斑斓的小路。这条路建成于2020年6月,当时大四班的孩子即将毕业,他们想要为幼儿园留下些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想在板凳上画画,有的想在树上挂上自己的名字,有的想在幼儿园修一条路……
把路修在哪里呢?有小朋友回想起之前写生路过淘草园时,鞋子会沾上泥巴,不舒服也不方便,这样的想法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他们决定在淘草园修一条陶泥路。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感受了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路,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想要修的路,再通过选举抉择出了他们最后的实施方案。
△孩子们设计的陶泥砖
对于在修路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如:如何保持陶泥砖的厚度一致?如何设计不同的陶泥砖?水泥和沙石如何进行配比?怎样和水泥?这些看起来孩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都成功解决了,最后呈现出了一条实用与童趣兼具的陶艺路。
比起平日里只能放在教室橱窗,或者只能让孩子带回家的陶艺作品,这种独特的“陈列方式”,作用于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将其作品永久地留存在幼儿园的环境里,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孩子与环境的互动频率,拓宽幼儿参与区域物质环境创设渠道,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灵感来支持区域物质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之中,我们不仅可以将孩子们的作品粘贴在墙上,起到美化幼儿园的作用,还可以邀请孩子们一同设计、参与幼儿园的环境改造,将其想法、作品呈现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这不仅能促进孩子探究能力提升,还能打造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幼儿园环境,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延伸阅读:
02/
让全园哄抢的摇摇马
制作者是……
蒲江县寿安新城幼儿园的玩木坊里,孩子们想要做一个可以动,能让大家玩起来的摇摇马。
如何制作可以动起来的摇摇马呢?孩子们有了前期制作“鹿”的经验,于是先从摇摇马的组成部分入手。通过观察、对比后发现:摇摇马底座是有弧度的,有了这个认识,在经历了各种尝试、修改、试验之后,六匹摇摇马终于诞生!
这六匹摇摇马成为了班上孩子们的“团宠”,有了专属的名字,每天他们都要坐上摇摇马玩一玩,并且约定,坏了也会自主和同伴一起维修,继续使用。
为了避免孩子们争抢,同时让幼儿园里更多小朋友能够玩上摇摇马,孩子们决定将其放在校门口的大厅里,还制作了温馨提示卡片,提醒弟弟妹妹注意安全,爱护摇摇马。在将近一学期的时间里,孩子们坚持维修摇摇马以供幼儿园的其他孩子使用。
长时间的玩耍和反复维修,孩子们发现摇摇马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在大家的提议下,摇摇马又被孩子们放到了班级的自然角,成为种植区域的一种材料回到了班级。
整个制作摇摇马、试马、分享摇摇马的活动,都源于孩子的兴趣。其中,充分尊重了孩子,培养了孩子的能动性。
在分享摇摇马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摇摇马的爱护,以及坚持主动承担维修的过程更是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自我服务上升为集体服务,从享受服务他人的愉悦到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些经历成就了每一个儿童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由于幼儿对于制作什么,如何制作,完成的作品怎么办,怎么玩,放在哪里有充分的话语权,才造就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03/
让孩子和作品互动起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以幼儿自我创意的艺术产物,服务于身边的环境创设中,体现幼儿在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基于儿童视角,尊重幼儿的认知与表达,使每一个幼儿在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归属感。通过多种方式的儿童作品呈现,增加幼儿与自身作品之间和的互动和利用率。
立体式
利用箱子或盒子,将幼儿美术作品制作成立体展台,将幼儿作品立体化,使幼儿可以多角度进行作品的观看,更具美感与观赏性。
例如:“春田花花会”活动中利用小桌子与清新的桌布,将幼儿的作品搭建成立体展台。
版面式
教师将平时活动中幼儿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具有仪式感的展板,放在幼儿园大厅或是教室门口,供幼儿及家长欣赏自己的作品,极大地增强幼儿的成就感与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幼儿在“我喜欢的春天”活动中,将与父母共同参与制作的作品,制作成精美的“我眼中的春天”作品展。
旋转游戏式
幼儿面对自己感兴趣或是新奇的物品,都喜欢动手去一探究竟。红星幼儿园将幼儿作品以转糖饼的游戏去呈现,不仅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更具游戏性。
例如:在主题活动“我的好朋友”中,面对幼儿的好朋友越来越多,老师们请幼儿绘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并以转盘的形式展示在墙面上,幼儿在旋转摆型的过程中,不断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增进好朋友之间的情感。
图书式
图书式,是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册,固定在主题墙上方便幼儿取下观看和阅读。图书式的呈现方式,有助于提高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同时也能增加阅读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中,为了建立与老师、同伴之间的情感链接,推动同伴之间的交往。我们邀请家长先后两次制作“好朋友树”,第一次命题式的同组“好朋友树”,第二次无命题式的“好朋友树”,并装订成册,供全班幼儿自由阅读。
悬挂式
班级的环境是有限的,为了更好营造班级主题氛围以及空间的美感,可以利用走廊采用悬挂式的方式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通过有创意、有变化的展示方式,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你好,春天”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团、揉、搓、拓印画的方式创作“我喜爱的春天”,红星幼儿园的老师将孩子们的作品以儿童的视角进行错落有致的悬挂,营造一种春意盎然的景象。
网络式
通过现代网络将幼儿的作品、对话与活动实录,采用多媒体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使观看者的代入感更强,更能感受孩子在活动中情绪、情感及参与的状态。
儿童不仅是作品展示的欣赏者,还是作品展示的获益者,适宜的作品呈现方式应从儿童作品的本身去理解,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加强对幼儿创作故事的过程描述,通过真实地呈现与记录,让儿童与作品互融,从而借助作品更好地研究儿童、读懂儿童、支持儿童,同时也让幼儿之间产生更生动的交流,也可以让家长通过作品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04/
这些孩子
都是幼儿园周边的首席设计师
走进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会发现幼儿园里的各种文创产品都有儿童作品的影子。
大到文化衫、校园地图,小到杯子、邀请函。每当需要做和园所相关的文创产品时,老师们会去搜集各个班级每学期开展的主题活动相关照片;如果是门票、电影票、游园地图之类的,最开始老师会和孩子一起去开展谈话活动等,增加相关经验,再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多元表达。
搜集到这些作品之后,老师会对这些作品进行扫描、抠图,进行排版创作。让幼儿园的的文创产品能够来源于幼儿,也让幼儿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红星幼儿园各种文创周边
儿童作品是幼儿参与课程的踪影与痕迹,其作品处处透露着他们想给你讲述的故事。幼儿在课程推进过程中置身于某一特定情境,于是借助色彩、画笔与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儿童作品珍贵的不是其本身,而是幼儿创造作品时那瞬间的经验感悟。
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解读幼儿的作品。如何真正通过绘画作品读懂在背后的幼儿呢?
(1)赏识——正面的评价
被肯定和赏识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产生行为动机的源发动力。幼儿期待得到认同的欲望更为强烈,肯定的、正面的评价方式能保持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对下次美术创作活动的期待。
尊重幼儿:
幼儿的“真实”世界和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评价儿童作品不应该参照固定的标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得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倾听幼儿的奇思妙想。
激励幼儿:
幼儿的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 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肯定孩子们创作成果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的方向,孩子是非常乐于接受的,也能激励孩子对下次活动更高的兴趣与创作欲望。
(2)灵活——因人而异的评价。
对“弱幼”作品的评价:
由于幼儿的年龄、个性差异,在作品理解与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对于“差”的作品,孩子最怕受到老师的挖苦与冷遇,其实,即使是再“差”的作品都会蕴藏着“闪光点”。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独具慧眼,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发现其作品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给其鼓励。
对“优幼”作品的评价:
对聪明伶俐的幼儿来说,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对于他们创造出的优秀作品,我们不能用简单粗糙的评价“真漂亮”“真好看”之类,而应具体指出哪些地方好?为什么好?创意体现在哪?
“个性化”作品的评价:
很多孩子的作品都有悖于常理,想象独特。教师不能因为看不懂,就将其粗暴地将之拒之门外,要通过观察、倾听,与幼儿交流去领悟孩子们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同的作品在不同的环境展示,是环境的需求,也促进作品向多元方向发展。
05/
需要什么
就自己动手去做
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南区有一个活动中心,每当孩子们在活动中需要用到什么道具或者材料时,就会提前鼓励孩子们到这里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来保证后续活动的进行。
春天来了,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南区的生态园里春意正浓,孩子们都想去生态园游戏。温暖的太阳照久了也让人十分难受,所以在进入游戏之前,很多孩子准备了帽子,没有帽子的思润小朋友在走进纸艺中心时,提出了想要自己做一顶帽子的愿望。这激发了其他没有帽子的孩子们的兴趣。同学们帮助思润借哥哥姐姐们的帽子来观察,了解帽子的形状和结构,还找到了扭扭棒来测量头围,两根扭扭棒拧在一起就是思润同学的头围。
就这样,小朋友们的帽子已经初具雏形,但还缺少装饰物。在第二次活动中心游戏时,有的孩子们就带上了早上刚在生态园活动时采摘的的野花野草,用这些自然材料和纸艺中心的其他材料完成了装饰。这就成为了孩子们的“春日限定帽”,这些限定版的帽子成为了下一次生态园活动的材料。
在幼儿园的各种区域中,材料的投放一直是让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虽然幼儿园已经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仍会发现幼儿不久之后就失去了兴趣。以往整日摆弄的材料,幼儿转眼之间又被其他新的材料吸引。
在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南区的活动中心里,这些简单的材料却能长久地吸引幼儿,秘诀就是让幼儿自己制作需要的材料或玩具。幼儿自我制作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还能增加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使其珍视自己的作品,激发幼儿创造出对自身作品的再利用。
▎ 互动一下 ▎
在你的幼儿园是如何充分利用儿童作品的呢?
把你的经验和方法留在评论区
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参考资料:
《儿童本位”理念下区域物质环境创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锦州市凌河区六所幼儿园的调查 》严天梅
《大班幼儿展示,“多维”策略的实践研究》 浙江省海宁市鹃湖幼儿园 於佳萍
特别鸣谢:
成都市龙泉机关幼儿园(芦溪河园区)苏步清、毛莹、沈香蓉
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南区 何迪
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 谢璐蔚、杨艳、唐子涵
蒲江县寿安新城幼儿园 李珊珊 杨敏
关注“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