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这两个字是希腊语变化发展而来的,原意是美好、均衡、调整的意思。幼儿律动是指幼儿在乐曲、歌曲、、体操或在节奏乐器的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感训练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综合性活动。它是幼儿在学习、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身体动作,姿态再现形象的过程,也是发展幼儿身体动作形象性,并抒发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运用“律动”,可以加强对的感受性,并进而发展出更敏锐的听力、专注力、对各要素的觉察力、节奏的控制力、相互协调、弹性、对符号的确认与了解、并能够感知中具有表达性的特质。在近二十年的幼教工作中,我总结出了律动教学方面的几个要点: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律动教学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应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能保持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激情,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能力。幼儿才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
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时可以从基本动作开始,例如,小班幼儿对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差,节奏感不强,动作的协调性也差,比较适合从基本动作开始,比如拍手、叉腰、点头、扭腰、摆头、伸腿、拍腿、招手等。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比如:手腕转动、敲鼓等,最后再教幼儿走步、碎步、小步跑、跺脚,使幼儿在简易而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的旋律和节奏。而中大班(四岁以上)幼儿对有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了,他们能根据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这时就可以教幼儿难一点的步法和歌表演,如娃娃步、跑跳步、进退步、弹簧步、摘果子、小花猫等。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感受律动。
是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教学向幼儿传递着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幼儿审美、欣赏美的能力……律动教学是根据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理解、表现,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进行素质的培养的目的。奥尔夫认为,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教师要多提供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识记,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我的做法是一日活动中渗透律动,诱发幼儿对的兴趣。久而久之,幼儿倾听兴趣慢慢地提高,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熟悉,从而喜爱、体会,自得其乐。
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幼儿熟悉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的意境中。如:大班《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到森林之中情境中。“小朋友,你们听,森林真热闹,可是怎么忽然停止了呢?”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根据做出各种动物的造型和动作。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律动教学。
(1)欣赏活动是律动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的认真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近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无拘无束的想象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基本前提。而要使幼儿对欣赏活动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活动当中。如:在大班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欣赏“森林里的早晨”的,并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你听到这首乐曲里有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有走表的声音、有小鸟的唱歌的声音”;有的说:“有滴水的声音、有天鹅的叫的声音”等。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都一一的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而此时的幼儿已根据自己对的理解,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最后,孩子们还根据自己对的理解,自己设计了不同的符号把这段画了下来,孩子们就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的美感。
(2)幼儿律动教学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把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所以,律动和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因此,把放人律动中,把它的设计重点放在分析教材内容和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轻快活泼的舞曲,动作的设计必然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应该突出抒展……;民族就得根据不同的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应借助民间的语言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如:大班欣赏律动《采茶》,首先让幼儿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感知茶农采茶的过程,并让幼儿了解采茶的特点。然后,带领他们随着的起伏拍打节奏,教师以动作编排成律动表演给幼儿看,恰当地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舞步,鼓励他们随韵律再创造,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乐曲的情绪,这样教学活动进入高潮,“听”和“动”,“感受”和“表现”就密切地结合起来。
(3)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
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的感知规律,因此将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我们将律动改编成许多律动游戏,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感知、表现,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例如:小班律动游戏“小兔和狼”,教师事先在教师创造情境,玩“狼来了”的游戏,就能自己总结出游戏规则:听到大灰狼的就赶快躲起来。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聚精会神地从中区分着时强时弱,时快时缓的,轻松快乐地游戏着。在发展听力的同时,也在欣赏理解着。
“动”是手段,“学”才是目的。通过“听赏”、“感受”、“表现”三个阶段的教学,增强了幼儿对的兴趣,达到了“从听入手,动在其中,诱发情感,培养素质”的目的,对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效果。
由此可见,教育是改善幼儿心理品质,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增强幼儿身体康,丰富幼儿审美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可以鼓舞人,给人以灵感和力量,虽然只是简单的律动,也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所以,幼儿律动教学值得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作者单位:通钢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律动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