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gyNTY5OA==&mid=2650698675&idx=1&sn=b1537b98e53c5717ab80aac56b52825c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需要经历和适应这个转折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
在上小学前的最后一个夏天,我们每周三伴您精读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13年特别编写发布《幼小衔接家长手册》,以便家长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和孩子一起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陪伴、支持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家长应知
小学与幼儿园不同
1
教育不同
幼儿园
非义务教育
“教养并重”
课程是综合性的
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
小学
义务教育
“以教为主”
课程以分科为主
以课堂教学为主
2
师资配备不同
幼儿园
每班配备 3 名教师
2 名带班教师
1 名保育员
孩子经常接触到的工作人员为 3 人,
人员基本固定。
小学
每班配备约10名教师
1 名班主任
有的还配有副班主任
一年级一般有 8 门学科专任教师
孩子进入小学,
一下子就要接触 10 多位新教师。
3
作息时间不同
幼儿园
以活动为单位来安排的
兼顾 4 类活动
早晨 7:15 – 8:30 入园
下午 4 点左右离园
大班集体学习活动
平均每周约 5 次
每次约 30 分钟
每天 1 小时游戏活动
2 小时户外活动
其中 1 小时为体育活动
大班午睡时间1.5-2 小时
小学
以课为单位来安排
以学科学习为主
早晨 8 点左右入校
下午 4 点左右离校
一般安排6-7 节课
每节课 35 分钟
课后休息10-15 分钟
不设专门的午睡时间
家长应知
什么是“学习准备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 2007 学年开始将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设置为“学习准备期”。
“学习准备期”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其平稳适应的“过渡期”,以及正式踏上学习旅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哺育期”。
“学习准备期”主要通过“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入学适应教育,教学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使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学科课程
着重围绕各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展学习活动。根据学科特点,一般设置2-4 周时间。
语文课
从“听、说、读、写、问”等方面介绍学习的好习惯,识字的好方法,以及写好汉字的注意点等,让孩子们在“听听读读”“听听说说”“听听演演”等游戏活动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数学课
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初步渗透分类、对应等数学知识,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英语课
通过“听听唱唱”“说说玩玩”“说说做做”“听听演演”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英语,喜欢英语。
自然、品德与社会、唱游、美术、体育与健身等学科
给孩子们打开一个广阔缤纷的世界,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动动、唱唱跳跳、画画做做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
综合活动
重点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师生情感的增进等方面,安排 4 周的活动内容。
主要从心理疏导、自信表达、友好交往、礼仪与规范、自我管理与服务、倾听与表达、卫生与安全等角度来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成健康的心理,学会基本的人际交 往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形式丰富, 包括参观、游戏、示范、情境模拟等等,这些形式便于学生模仿、感受和尝试。
家长应持
3种态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可能是他成长的契机。因此,面对幼小衔接中的种种问题,家长虽然要予以重视,但也不要过分焦虑。 您应该做到:
1、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在关心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分的同时,您也应关注一下自己的言语与态度。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收骨头’”等话来吓孩子。
而应说一些 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个小学生了”、“我们 家要有个小学生了”……这样,孩子会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值得自豪。
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对学习是否感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往往影响孩子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让孩子自己起床、吃饭、收拾房间、整理物品,学会负担起应有的责任。
3、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您应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你真有毅力呀”、“你做得不错,但如果……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但不要包办,也要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如:“你为什么每件事情都做不好呢”、“你真是不争气”。
每一个孩子都在以他独特的方式进步着,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孩子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吧。
家长重点关注
孩子的这12个问题
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您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自理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下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您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
-
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
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
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
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
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
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
-
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按时睡眠?
-
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
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
孩子是否能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
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
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
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请记住,绝不要期望所有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
入学前,家长应做
4个方面的心理准备
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除了孩子,还有您——孩子的家长。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您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以下,是我们给您的一些建议:
1、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转变。
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父(母)亲了,并积极获得与此相 关的经验积累,如:主动向周围家有小学生的亲友询问和请教,了解他 们作为小学生父(母)亲的心理感受和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2、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
孩子要入小学了,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 息都应安排在相对稳定的时间。为此,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 作息时间表,在原来的作息时间中增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您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理智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进入小学后,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您应镇定而理智地分析情况和原因,找有经验的朋友或老师商榷。千万不要让孩子独立承担学习的 压力。您应成为孩子的知音和朋友,和他一起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4、清楚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即自己的孩子在个性、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和短处。您还应对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分析自身的优势,结合孩子的情况,帮助他扬长避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救。
家长应配合学校
实施“学习准备期”
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更多教育子女的方法,并身体力行地尝试着做一做。
您也可以带孩子提前实地参观学校,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学习的新环境,用赞赏和鼓励的口吻,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让孩子拥 有“我上小学,我快乐”的良好心态。
班主任家访时,家长可以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有关情况,如:孩 子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品行;也可以让孩子作自我介绍,这样老师可以尽快掌握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孩子也能与老师尽快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
孩子入学后,您应每天抽些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包括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在学习上是否遇到困难,在学校是否快乐等等,并尽可能给子 提供心理疏导和鼓励。
您还应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这一角色。
您还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每日学习生活的表现反馈,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早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学校有“学习准备期”的展示活动,希望您能积极参加。
当您看到孩子一个月来取得的进步,一定会非常开心,并从中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快乐!
责编:圆子 | 主编:楠
声明:
-
文章内容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13年编写《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
▼点“”查看完整手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