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学习与落实,理解师幼互动背后的深层意义,提高教师半日活动中的高质量师幼互动。本次研修活动依托《保教评估指南》中师幼互动的27条“观察指导要点”,以班级半日现场观摩为媒介,通过“解读《指南》”、“观摩现场”、“研析案例”三步走,以第三人的观察视角,去回溯幼儿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师幼互动行为。
01
『读·《评估指南》』
朝七二部的研修团队教师认真学习《评估指南》中的A3教育过程、B8师幼互动模块,围绕“如何观察”、“观察记录的要求与方法”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使用”进行深度学习,重点讨论了“如何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与使用”。
徐老师
在观察中客观地记录孩子当下所发生的事件,不加以主观评论。
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及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支持。
郭老师
李老师
明确观察角度,通过客观地观察幼儿在玩什么?怎么玩?在什么水平上玩?
02
『学·发现式观察』
观察就是帮助教师解密童心的关键秘钥。朝七二部研修团队重点学习《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做有力量的教师——观察与支持儿童的学习》等书籍,并开展了“发现式观察”研修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有效观察”,助推半日活动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开展。
【“发现儿童”是“发现式观察”的精髓质疑,基于对儿童权利的尊重】,遵循“绿藤悦芽,润泽生长”的绿藤园本课程理念,我们园区在半日活动中聚焦观察,全体教师卷入“发现式观察”,老师们常态化开展幼儿观察活动,通过观察、记录、分享等方式发现儿童的独特性。
03
『思·疑而后问』
问题是教研走向深入的源泉。我们链接《评估指南》师幼互动关键指标,年级组长带领教师们走进班级,开展半日活动观摩并进行观察记录,老师们在分享自己的幼儿观察记录过程中反思不足,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价值取向缺失,观察目标模糊
部分教师观察的随意性多于目的性,在可靠性和有效性方面存疑,导致观察价值取向缺失,观察目标模糊。
观察情境缺失,观察方法失当
部分教师在做观察记录前没有基于特定的情境而设计,也没有确定观察的理由和观察的目的,并依此确定具体的观察任务和观察计划,导致观察情境缺失,观察方法失当。
观察流于形式,解读跟进缺位
部分教师无法精准地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要,错失调整策略、推进整改、有效支持的最佳时机,导致观察流于形式,解读跟进缺位。
04
『研·探讨分析』
研修团队老师以年级组为小组进行研讨,结合观察内容,探索出一条新的观察方法,即“四察四看”发现式观察路径。
察对象:锁定观察的“人”,从“看到”出发
察要点:找准观察的“眼”,从“看见”助推
察实录:掌握记录的“式”,从“看清”支持
察发展:解读幼儿的“行”,从“看懂”深入
05
『悟·交流研讨』
研修团队的老师们锁定观察对象从“看到”出发,设计出扫描式、聚焦式、追踪式表格,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全面地跟踪观察。
策略一:全景式扫描,粗线条地了解
班级幼儿的游戏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其游戏行为也是不同的,在游戏中教师对幼儿进行轮流观察,以便浅层次地了解区域中所有幼儿的游戏状况。
观察案例1
我们通过全景式扫描并记录了以下6位幼儿的区域游戏情况,对他们的兴趣和持续时间做了简单的记录,发现这6名幼儿对建构区的兴趣最高,游戏持续时间最长。
策略二:定点式聚焦,锁定目标幼儿
教师根据观察活动的要点和内容确定目标幼儿,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观察与分析。
观察案例2
通过扫描式观察,教师发现幼儿对建构区的兴趣最高,参加建构游戏的幼儿最多,而且教师发现轩轩特别喜欢建构类游戏,多次区域游戏时出现在建构区,同时他也是“我们的迷宫”游戏的发起者,因此我们锁定“轩轩”为本次建构游戏的重点观察对象。
策略三:追踪式观察,持续跟进行为
对目标幼儿的观察是一个长期追踪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不同活动区域和活动时段对其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后期,教师根据活动进展制定新的游戏计划,从而确定新的观察对象。
观察案例3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更加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观去观察发现偶发的教育契机,捕捉那些幼儿行为背后有意思、有价值的闪光点,从而采取适宜的措施回应、支持孩子。同时在观察时静心观察、多方面归因,最重要的,带着爱的视角去看待孩子发现要真正读懂孩子。
『END』
文字编辑:王珺洁
图文编辑:王志钰
责任编辑:刘 丹
总 编 :孔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