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时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又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深圳市学前教育一举完成“5080”攻坚任务,同时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教师队伍,为提升深圳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深圳市教育局隆重推出“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系列活动。
2021年10月15日上午,“幼有善育”鹏城论坛在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正式启动并开启第一期论坛活动“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深圳市坪山区坑梓中心幼儿园积极响应号召,紧跟步伐,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观看,共同开启学习之旅。
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姚艺园长结合该幼儿园区域创设与材料投放的园本经验,从顶层设计、园本特点、总结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并提出“相信儿童,是我们核心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相信儿童,通过小材料形成大教育观,看见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这是我们的使命。”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京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博士围绕“看见儿童”与“幼有善育”做专题分享,并对“看见儿童”的内涵进行总结:看见儿童就是发现并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看见儿童就是捕捉和拓展儿童的价值;看见儿童就是理解并运用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看见儿童就是看见每一个儿童,成全每一个儿童。
王水发副局长发言讲到,加强园长、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质量越高,学前教育质量就越高,儿童未来的成果就越大。创新教师学习方式,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方向,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推动办园经验共建共享,是一个幼儿园再造的过程、蜕变的过程、共享的过程,实现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观看结束后,全体教职工展开了热络的讨论,还有老师结合自己在梅林一村幼儿园的访学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学习不仅要学进去,讲出来,还要写下来,做出来。随后,围绕本期主题“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老师们撰写学习心得,记录所看所想,所感所悟。
2021年“幼有善育”鹏城论坛活动研修心得
“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幼有善育鹏城论坛第一期带给我的思考和触动是持续性的,现场直播加回放,我脑海中如影片回放般循环出现的是金会长在致词中对刷新深圳学前的论坛研训模式,其中关键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百年大计 教师为本”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深圳,学前教育的变革有目共睹,从教师的待遇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深圳投入的经费和经历都是最大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也迅速上升。
一、学习中看见
梅林一村幼儿园作为一所省级示范老园,为我们呈现的教育现场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姚艺园长从区域和材料的顶层设计,区域和材料园本特点,区域和材料的总结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短短15分钟的分享,不仅让我意犹未尽,让我感受到园所真正做到了“看见儿童、追随儿童、支持儿童”,更让我产生了迫切想要走进梅林一村幼儿园浸入式体验和学习的意愿。
当我跟随盛老师的镜头走进三个有代表性的班级后,我想要去梅林一村幼儿园学习的心愿更加强烈。每个班级所呈现的幼儿学习状态是非常自主的,环镜创设中我深切感受到每个班开展的主题与区域密切而自然的链接,而这正是我们幼儿园目前最大的困惑和难点。教师在主题选择中非常智慧的抓住了幼儿兴趣点,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生活化的材料和适宜的支架。老师的用心与专业正如姚园长所说:每一份材料的变化历程见证教师追随儿童的轨迹。张俊教授在从区域活动的开展谈“看见儿童与幼有善育”的讲座中,为我们进一步梳理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张教授提出善育始于善待,看见儿童就是善待儿童,心中眼中有孩子。区域活动是一扇打开看见儿童的窗口,通过区域活动可以看见幼儿是怎样学习的,同时,区域活动更需要我们看见儿童。
二、反思后调整
通过学习,反观我园区域活动现状,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区域活动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进:1.区域活动材料更新不及时;2.主题活动与区域材料脱节;3.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指导缺位,不能给予幼儿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4.部分区域材料出现长期被冷落的状态,教师未能及时对材料进行有效调整;5.教师与幼儿互动质量不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次论坛学习的现场观摩与专家论道,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给予帮助:1.开展“走进班级区域活动现场”观摩活动,为期一个月,以班级教师互访的模式关注区域材料和师幼互动,通过现场观摩,反观自我的模式,学习亮点,发现不足,对区域材料和区域活动组织进行自我调整;2.开放观摩的同时,要求教师对班级区域材料和区域活动开展情况结合其他教师们的建议与自身的反思进行初步调整;3.观摩活动结束,开展主题活动内容如何与区域有机结合的研讨。
第一期论坛研训已然结束,但学习带给我们的触动会一直鞭策着我们继续向前,以谦卑的姿态向孩子学习,以研究的态度作为我们应追求的方向,用专业的解读陪伴幼儿,用心的与幼儿对话互动。
坪山区坑梓中心幼儿园:朱凤英
2021年10月22日
2021年“幼有善育”鹏城论坛活动研修心得
2021年10月15日上午,“幼有善育”鹏城论坛在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正式启动并开启第一期论坛活动“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
透过镜头,我们了解到梅林一村幼儿园在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方面深耕几十年的园本经验。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材料是蕴涵着教育意图的无声的老师,怎么样以材料来支持幼儿的发展呢?那一定是能够“看见儿童”,真正实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材料。《纲要》也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会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来开展活动。”“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通过梅林一村幼儿园现场观摩的镜头,我们可以发现,以“看见儿童”为特点的区域设置要求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材料的投放要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与真实世界相联系。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材料比购买的精美材料更能吸引幼儿在自主的游戏中体验生活的乐趣,真正实现做中玩、玩中学,推动幼儿的自主、深度探究。
此外,看见儿童也同时要求教师看见儿童的兴趣与需要,看见儿童的当前发展水平、看见儿童的操作水平、看见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正如张俊教授所言,老师是材料的总设计师,孩子也是材料的参与设计师。我们的材料要承载学习经验,承载教育目标、教育含义,将孩子作为材料设计的起点。不仅通过看见儿童来设计我们的材料,更要通过看见儿童反思我们的教育,调整我们的教育,实现持续的发展。
通过对本期论坛活动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在区域活动与材料研发过程中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看见儿童、了解儿童、支持儿童,进而实现具体的教育目标。
坪山区坑梓中心幼儿园:石智能
2021年10月22日
围绕“看见儿童”的区域和材料这一主题,借鉴论坛现场观摩加参与式研讨的研训方式,10月21日、22日,我园开展“走进坑梓中心幼儿园中大班——看见儿童的区域活动”园本教研。
教师们走进班级活动现场,进行区域活动观摩,关注区域创设与材料投放。观摩结束,由教学部组织各位老师以“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想提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回去以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三个问题为线索展开小组研讨。现场各位老师踊跃发言,围绕区域活动中材料与主题的融会贯通、材料对幼儿操作的有效支持、幼儿与材料的实际互动,如何实现区域的联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研讨结束后,各位教师回到自己的班级,在“看见儿童”理念的指引下,重新审视班级内部区域创设与材料投放,吸取有益经验,及时改进材料及玩法,以支持幼儿进一步获取学习经验。
关注我们吧
文字:石智能
责编:小 涛
审核:童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