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所风采 第10页

《我的动物朋友》班本课程以《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指导,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动物世界。课程从谈话分享、绘本共读、亲子调查入手,帮助幼儿认识动物特征与习性;通过语言、音乐、美术、健康等跨领域活动,如儿歌创编、角色扮演、黏土制作、"老鹰捉小鸡"游戏等,深化幼儿对动物的认知。活动强调"动物是人类朋友"的理念,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的意识,亲子共绘保护动物作品更将环保理念延伸至家庭。课程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激发了持续探索自然的兴趣,实现了知识习得与情感培养的双重目标。(160字)

在毕业季的离别氛围中,大班幼儿萌发了"毕业旅行"的愿望。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民主讨论选定参观消防站作为旅行目的地。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制定计划、设计参观规则,并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进消防站。他们零距离接触消防装备,体验消防服穿戴,参与模拟灭火演练,在互动中学习安全知识。这场特别的毕业之旅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更通过角色体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了幼儿的自主规划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句号,也为即将开启的小学生活埋下安全意识的种子。(160字)

横山桥镇山水实验幼儿园大三班以手工课为契机,开展了“有趣的纸”班本课程。当孩子们好奇“纸是怎么来的”时,教师抓住教育契机,通过探究造纸历史、观察纸的特性、开展纸艺创作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纸的演变与用途。课程涵盖“纸从哪里来”“纸的特性”“好玩的纸”三大板块,孩子们在造纸实验、纸飞机比赛、再生纸制作等实践中,既培养了观察力与动手能力,也深刻体会到节约用纸的意义。家园共育环节中,亲子合作完成纸张调查表,拓展了课程广度。活动遵循《纲要》理念,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激发探索兴趣,让幼儿在“知纸”“玩纸”“惜纸”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160字)

在童乐二班开展的“番茄探索大冒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调查、种植、养护、采摘和创意实践,开启了一场充满乐趣的番茄探索之旅。从讨论番茄美食到亲手种植、观察生长过程,再到制作番茄菜肴和进行科学实验,孩子们在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中,不仅了解了番茄的生长秘密,还锻炼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活动融合了自然教育、生活实践和科学启蒙,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体会等待与分享的美好。这场源于生活、充满创意的课程,充分展现了“大自然是最佳老师”的教育理念。

嘉兴市商业幼儿园(元一园)大五班以“奇趣无‘笔’”为主题开展班本课程,从孩子们对“流沙笔”的好奇出发,探索笔的多样世界。课程通过调查、寻笔、拆装实践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笔的材质、功能及历史演变,并学习正确使用铅笔和安全用笔。科学实验“笔的沉浮”和创意设计“未来的笔”进一步激发想象力,而“蒙眼摸笔”游戏则锻炼感知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不仅掌握了笔的知识与使用方法,也为入学准备打下基础。这场关于笔的探索之旅,将持续陪伴他们书写未来的无限可能。(图文:沈筠)

《食物那些事儿》生活化班本课程以幼儿挑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饮食调查发现孩子们普遍抗拒特殊味道或口感硬的食材。课程设计了种植小油菜、探秘蔬菜营养、膳食金字塔学习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观察、劳动中理解食物来之不易。通过"奇妙的蔬菜"拓印画、设计创意食谱、"光盘行动"等趣味环节,引导幼儿多感官体验食物的多样性,培养均衡饮食观念。该课程将健康教育融入生活场景,帮助幼儿建立珍惜粮食、科学饮食的意识,在动手实践中滋养健康成长。(160字)

**摘要内容:**
《向阳而生——中一班班本课程《向日葵种植记》》以向日葵种植为载体,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引导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探索自然奥秘。课程从亲子调查、绘本阅读开始,激发幼儿兴趣;通过播种、观察、移栽、测量等活动,培养责任感与探究能力。孩子们用绘画、黏土等方式表达对向日葵的认知,并在发现问题(如高矮不一、茎秆弯曲)时主动思考解决方案。最终,幼儿在劳动中感受生命成长,收获观察力、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教师通过支持幼儿自主探索,实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目标,让课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教育价值。

实验幼儿园中一班开展的“遇见薄荷”班本课程,以孩子们在种植园地发现薄荷为契机,通过观察叶片差异激发探究兴趣。活动融合《指南》与《纲要》理念,引导幼儿通过调查、绘本阅读、实物观察认识薄荷特性,了解不同品种的独特之处。孩子们还动手制作驱蚊花露水、薄荷香包、拓印书签,体验泡制薄荷茶,在实践中感知植物与生活的联系。课程以自然为课堂,在观察、提问、操作中培养幼儿探究能力,让清凉的薄荷香伴随好奇心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160字)

福清市高山中心幼儿园大一班以幼儿对豆浆的好奇为契机,开展了《石磨坊里的“魔力豆豆”》班本课程。孩子们通过“石磨初认识”“磨豆记”“黄豆美食记”“美食店”四个阶段,亲历选豆、泡豆、磨豆、煮浆到制作豆花、豆腐的全过程。课程中,幼儿在观察、提问、实践与合作中探索豆子的形态变化,解决“豆子不泡水磨不出浆”“豆花凝固失败”等问题,并自主开设“黄豆美食店”进行角色体验。活动融合科学探究、劳动实践与社会交往,让幼儿在真实操作中建构认知,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有效促进了观察力、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60字)

福清市高山中心幼儿园大一班以幼儿对豆浆制作的好奇为契机,开展了《石磨坊里的“魔力豆豆”》班本课程。孩子们通过“选豆—泡豆—磨豆—煮浆”全流程实践,亲历豆子变豆浆、豆花、豆腐的神奇过程。课程中,教师以石磨为载体,引导幼儿在观察、提问、试错中自主探究:从初次磨豆失败发现“泡豆”关键,到调整温度成功点卤豆花;从豆渣饼配方改良到豆腐成型重压实验。最后孩子们自发开设“黄豆美食店”,将劳动成果转化为角色游戏,实现科学探究与社会性发展的融合。课程生动诠释了“生活即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真实操作中建构知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合作精神。(1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