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活动以"海底世界"为主题,通过瓶贴画形式开展大班美术活动。教师首先展示自制样品,引导幼儿观察瓶贴画的立体构图特点;随后组织幼儿分组探索橡皮泥制作技巧,鼓励创作鱼类、珊瑚等海洋生物;最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2-3个作品,注重整体布局与色彩搭配。活动强调幼儿自主探究与合作体验,通过捏塑、压扁等手法培养造型能力,利用矿泉水瓶的立体空间增强作品层次感。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赏识教育,在《幸福拍手歌》的欢快氛围中完成作品展示,既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又提升团队协作意识。(160字)

本文记录了一节将环保理念融入美术教学的幼儿园大班活动《眼镜乐》。教师以一次性纸杯为主要材料,通过剪、卷、画等技法引导幼儿制作创意眼镜。活动从认识眼镜结构功能导入,示范"挖空-找镜桥-装饰-装镜脚"四步制作法,既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又渗透护眼知识。幼儿在自主创作后佩戴作品进行走秀展示,实现了环保教育(利用废旧材料)、艺术创造(个性化装饰)与健康教育(护眼意识)的多维目标,充分体现"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该方案为幼儿园开展环保主题手工活动提供了可操作的范例。

本文介绍了一节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美丽的生日卡》的教学设计。活动以“小鸭子过生日”为情境,引导幼儿学习用线条、图形和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设计贺卡边框,并通过绘画表达祝福。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帮助幼儿掌握有规律装饰边框的技巧,鼓励创造性组合图案。活动过程中,幼儿亲手制作生日卡,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同时培养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最后延伸至感恩节主题,建议幼儿用相同方法制作卡片送给父母,将课堂学习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全文呈现了“示范-创作-分享”的教学流程,突出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本次活动围绕"会变的脸"主题展开,通过游戏互动和艺术创作引导幼儿探索表情变化。活动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通过照镜子游戏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喜、怒、哀等表情的五官变化,结合儿歌《镜子里的我》和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进行表情创编表演;随后开展美术创作,幼儿可选择绘画、拼贴等形式表现最喜欢的表情,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开展表情猜测游戏。活动融合语言表达、音乐律动和美术创作,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帮助幼儿理解情感表达与面部特征的关系。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绘画秋天的白桦林,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计划性。活动目标包括: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白桦林洁白、雅致而热烈的秋日特征;学习运用水粉画的平涂与侧涂技法,掌握笔触轻重和色彩调配;初步规划画面布局。教学通过五个环节展开:从回顾白桦林形态特征入手,结合PPT观察秋叶色彩变化;赏析艺术作品讨论构图与技法;幼儿自主创作中实践树干斑纹、树枝走向及树叶点彩等关键技法;最后通过作品分享强化表达能力。活动需准备水粉颜料、多媒体教具等材料,适用于有单棵树绘画经验的大班幼儿。

本次活动以“我设计的钟”为主题,通过欣赏、讨论和创作,引导幼儿设计个性化钟表。活动首先带领幼儿观察实物时钟,认识表盘、数字和指针等组成部分;随后展示各种创意钟表图片,启发幼儿以圆形、方形等表盘为基础,设计动物、植物或建筑等造型的钟表。在自由创作环节,幼儿运用记号笔和油画棒,将喜爱的形象融入钟表设计,教师强调造型多样性与涂色整洁。最后,作品展示环节鼓励幼儿分享创作思路,体验设计成功的乐趣。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同时感受时钟的功能与美学价值。

本次活动通过欣赏抽象画《红色的斯芬蒂克》,引导幼儿理解梦境可以用抽象色彩表现,无需具象描绘。活动中,幼儿学习拓印画技法,体验玩色乐趣,并通过色彩选择表达快乐或可怕的梦境。教师以“小魔女”角色创设情境,带领幼儿感受梦的世界,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并分享自己的梦。活动注重色彩与情感的关联,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最后通过作品展示与讨论拓展对梦的多元认知。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色彩游戏激发幼儿对颜色变化的兴趣,并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小小魔术师”,使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调色实验,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如红色+黄色变橘黄),并将成果拓印在铅画纸上。活动中强调动手操作与想象力培养,鼓励幼儿大胆调色、尝试不同组合,最后通过添画将拓印图案创意变形(如螃蟹壳等)。教师全程注重卫生规范与个性化指导,结尾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幼儿成就感。教案设计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效提升幼儿美术表现力与创造力。

本次活动通过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纽约城市》《构图C》等,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色块及格子画特点,感受抽象艺术的构成美。活动中采用对比分析、音乐联想(如《百老汇的爵士乐》)等方式启发幼儿理解作品内涵,并鼓励其运用蒙德里安风格设计个性化格子画。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大量画作资源,通过定格、对比等手法帮助幼儿感知横竖线条与色块的审美差异,突破教学难点。活动凸显了儿童对抽象艺术独特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在欣赏与创作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表达能力和艺术兴趣。

本次活动以“动物狂欢节”为情境,设计了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裙子》。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裙子花纹、讨论款式,激发其设计兴趣。活动目标聚焦于用点、线及简单图形装饰服装,培养观察力与审美能力。教师以故事导入,鼓励幼儿为小动物设计花裙,分步骤示范领口、袖子和裙摆的绘制,强调先用黑笔勾轮廓再添花纹。过程中注重幼儿自主创作,最后通过互评作品强化学习效果。反思指出需优化时间分配,建议预先准备裙形轮廓,并加强涂色顺序、图形规范的指导。活动将艺术创作与情境游戏结合,提升幼儿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