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培训 第159页

本文讨论了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集体研课问题。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综合化发展,幼儿园课程也走向多学科的整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整合也暴露出一些如大拼盘现象、内容重复雷同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使新课程更具创新性、实用性和适合幼儿发展的方向,幼儿园采取了集体研课的方法。通过每周的集体研课活动,教师们集思广益,共同寻找问题、探讨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本文详细阐述了集体研课的流程,包括修改备课、充实教材、实例分析等,并以科学活动《我是小侦探》为例,展示了集体研课的具体成效。最终,幼儿园将优秀的活动案例纳入园本课程,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内容,以适应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本文针对企业幼儿园改制背景下的教师流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指出,为了提高企业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需要重视企业幼儿园的生存现状,加快其“身份确认”,并为其量身定制“身份证”。同时,为了稳定教师队伍,需要营造和谐的企业幼儿园情感氛围,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创建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文章还强调了教育立法的重要性,以保障教师的权益和稳定教师队伍。最后,文章总结了解决企业幼儿园教师流动问题的多方面合力需求。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文章详细阐述了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包括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科学亲子小实验的倾听者以及建设自然角的参与者。教师的角色目标是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文章强调了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信任孩子。这些不同的角色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适应,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旨在帮助教师理解并实践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正确角色定位。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效果。为了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及水平,实现家园共育的和谐关系,本文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沟通的意义、原则以及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文章指出,沟通包括家长接待日、联系手册、学生教育档案和家长沙龙等多种形式,同时强调了沟通时要坦诚相待、实话实说、坦然大方、留有余地等语言艺术。文章强调,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和素质各异的家长,教师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与家长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友情关系,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家园共育;沟通;教育合力

本文主要探讨了幼儿园进行班级记录的意义。班级记录是一种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旨在提出新问题,关注过程和意义。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行为举止,教师进行班级记录,这不仅能保证班级计划的运行,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反思。此外,记录还能增进家园沟通,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认知方式和表征世界的方式。本文还引用了相关文献和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幼儿园进行班级记录的重要性和价值。

幼儿园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期课改强调幼儿参与,使主题墙面环境创设更加注重真实再现师幼互动、幼儿情感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但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动手多、幼儿参与少,环境创设内容过于追求精致完整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创设,以及实现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等策略,以发挥幼儿园墙面布置的真正价值,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论述了幼儿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章指出,在新世纪,创新是立足之本,幼儿教育作为学校系统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开端,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文章提出了几个关键的建议:一是树立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观,重视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角色观和职业观,教师应成为教育工作的创新者、研究者、学习者等;三是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五是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以推进创新教育的开展。整篇文章强调了幼儿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本文反思了当前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权力至上、形式主义倾向、量化管理的弊端等。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提出了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策略,包括建立在个性整体性与教育完整性的科学基础上,注重教学活动的外部监控与调适,适应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并促进课程改革。文章强调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以确保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有效推进幼儿素质教育。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内涵与意义,指出了当前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高、观念存在分歧或误区以及活动过于单一或未落实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家园共育的策略,包括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家长家园共育的意识,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交流,以及丰富家园共育的活动形式并将活动落到实处。文章强调家园共育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和家庭都应重视并合作促进家园共育。

本文分析了2008至2012年玉林市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通过对这五年间1576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体重达标率为83.12%,营养不良率为1.33%,肥胖率为6.66%。与同类研究相比,营养不良患病率较低,肥胖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营养状况良好。文章还指出,近年来体重达标率呈增长趋势,而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发生率年度差异无统计意义。对于肥胖儿童,需注意预防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等。总之,玉林市幼儿园儿童营养状况良好,营养不良及肥胖两极儿童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