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2日是我国第17个“紧急避险日”,《呀,地震了!》绘本以拟人化的小兔子家庭故事为载体,生动传递地震避险知识。绘本通过展现地震时的混乱场景与正确应对方法,帮助孩子理解灾害影响,学会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空间(如坚固桌下或承重墙角落)、护住头部、有序撤离等关键技能。课堂互动中,孩子们积极讨论故事情节,深化对避险技巧的认知。该绘本将安全教育融入温馨叙事,为家庭与校园构筑安全防线,传递“预防为主,生命至上”的理念。编辑:宋洪芳;审核:毛鑫、王娟。(160字)

随着家长对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视和“双减”政策的推动,绘本阅读指导师成为教育行业新风口。《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白皮书》显示,90%以上家庭年均投入超3000元用于儿童阅读,但78%存在选书不当、共读方法错误等问题。绘本作为儿童认知世界的桥梁,其专业指导需求激增。为此,课程创新融合思维导图工具,通过可视化阅读训练提升儿童思维条理化。文章详细剖析了绘本阅读的核心目标、行业趋势及指导师必备技能,指出该职业不仅能解决家庭共读痛点,还能通过八种思维导图工具重构儿童阅读认知。培训面向教师、家长及阅读推广者,颁发国家事业单位认证的高级证书,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助力从业者提升专业竞争力。

高桂华老师是鸡西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高级教师,从事特殊教育20余年,曾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她以爱心和耐心接纳特殊儿童,通过赏识教育、平等关注和宽容引导,帮助智力障碍学生建立自信。她强调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信心,用亲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性,并坚持“三不”“三允许”原则,尊重学生差异。高老师认为,特殊儿童如同“迟开的花朵”,只要倾注真爱,他们也能绽放独特的光彩。她的教育实践展现了特教工作者的责任与奉献,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点亮希望。

《爱的笔触:一位母亲的育儿智慧》
本文分享了顾村科技园学校二年级彭楷家庭的育儿故事。作为新手家长,彭楷妈妈从焦虑迷茫到逐渐领悟教育真谛,强调小学阶段应注重习惯培养而非学业压力,提出阅读兴趣、专注力训练(如听故事复述)、自主整理等具体方法。她总结五大心得:1.因材施教,顺应孩子天性;2.建立规矩与安全感;3.及时肯定与鼓励;4.给予适度自由培养主见;5.以身作则,用行动代替说教。文章以“教育是爱的修行”作结,呼吁家长在陪伴中与孩子共同成长,用耐心绘就独特的教育蓝图。(160字)

本文分享了一位家长陪伴初中女儿成长的教育经验。面对初二学业压力,家长通过共同解题、鼓励闯关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注重家校协作,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外阅读、艺术活动拓展视野;同时尊重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以倾听和理解建立亲密亲子关系。文章强调家庭教育需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通过科学引导和用心陪伴,助力孩子全面发展。作者认为教育是场修行,未来将继续与孩子共同成长,为其奠定人生基础。

成长如溪流般悄然流淌,不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心智的成熟与情感的丰盈。两位家长分享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智慧:通泰中心小学家长以"战友"和"粉丝"的双重角色,支持女儿克服病痛完成朗诵比赛并获奖,诠释了用信任与陪伴激发孩子潜能的理念;实验小学家长通过欣赏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表扬代替批评,帮助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习惯并爱上英语。文章强调,教育需要家校协同,用温暖而智慧的爱浇灌,在言传身教中静待花开。两位母亲的实践印证了"欣赏比斥责更有效"的育人真谛,展现了新时代家长与学校携手培育栋梁的担当。

在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市双城区幼儿教育中心开展了“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活动通过科普课堂向幼儿介绍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及意义,并围绕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开展主题教育,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意识。同时,幼儿园发起“光盘行动”,鼓励幼儿争做“节约小明星”,养成文明就餐习惯。活动最后向全园师生及家长发出节约粮食倡议,倡导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健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让勤俭节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第六幼儿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儿童故事培训,旨在提升教师语言组织能力与教学技能。阿日古娜老师系统讲解讲故事的要点,参训教师通过道具准备、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肢体动作,精彩演绎各类故事。培训专家从选材、声音处理、道具运用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强调需理解故事内涵、把握角色特征,注重声情并茂与多人表演技巧。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深化了讲故事技能,助力教师以更生动的语言走进幼儿心灵,促进师生互动与幼儿健康成长。(160字)

南宁市虹桥小学“家长漂流日记”栏目第八期汇集了六个年级家长的育儿智慧。一(1)班家长通过亲子共读、交流分享和拓展实践,让阅读成为家庭成长的纽带;二(8)班强调共同参与和真诚沟通,构建温暖的家庭土壤;三(3)班记录孩子自主学习的进步,倡导俯身倾听的陪伴方式;四(6)班家长反思教育方法,提出平等对话的“错题约定”;五(8)班以昆虫观察为例,展现尊重兴趣带来的双向成长;六(3)班则通过“餐桌规矩”的实践,诠释规则教育对孩子自律品格的塑造。六篇日记共同印证:教育需要爱与智慧的结合,家校共育方能点亮孩子的成长之路。(160字)

金凤区第十七小学家长胡娜分享了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文章讲述了孩子眭皓硕从幼儿园跳绳到小学迷恋乒乓球的运动历程,通过体育磨练意志、释放压力,并促进学习与社交。家长注重引导孩子将体育精神融入生活,设定目标并逐步实现。学校“四维培养”理念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孩子在习惯养成、语言表达等方面显著进步。周末家庭乒乓球活动更增进了亲子关系。胡娜认为,体育应成为孩子的日常习惯,培养健康快乐的人生观,同时建议将体育精神延伸到学习中,助力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1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