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所风采 第26页

德城区堤岭幼儿园以班本课程为载体,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从幼儿兴趣出发,构建了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托班通过《刚好遇见“泥”》《“果”然有趣》探索自然奥秘;小班以《一起来“颜”究》《遇见花开》感知色彩与季节;中班通过《奇妙的种子》《石分有趣》激发科学探究;大班围绕《我上小学了》《牙齿的秘密》衔接成长需求。课程立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师幼互动、观察记录、实践体验,将教育融入生活细节,展现“无痕教育”与“有痕成长”的融合。活动以幼儿问题为起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在对话、操作、合作中培养探究能力,彰显“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温度与深度。(160字)

洋县尚博幼儿园大四班以“塑料袋”为媒介,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班本课程。课程源于幼儿偶然发现塑料袋装空气能发声的现象,由此延伸出“袋子见面会”“袋你探秘”“袋你趣玩”等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调查、分类、多感官体验,探索塑料袋的光滑性、轻便性等属性,并创意开展拓印绘画、走秀、降落伞实验等游戏。同时,通过《不透气的塑料袋》故事和环保实践,幼儿认识到塑料袋的安全隐患及环境污染问题,亲手绘制环保袋和宣传单,树立减塑意识。课程将生活素材转化为教育契机,在玩中学中培养探究能力与环保理念,展现了“教育即生活”的生动实践。

《神奇的水朋友》班本课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抓住幼儿对水的天然好奇心,开展系列探究活动。课程从"认识水"出发,通过寻水、探秘水的特征(无色无味)、阅读《小水滴旅行记》了解水循环,并设计沉浮、溶解等实验,揭示密度与分子特性。延伸活动中,孩子们体验毛细现象(彩色传递带)、表面张力(站立牙签)等科学趣味,同时通过"油水烟花"深化溶解认知。课程融入节水教育,引导幼儿实践接水适量、废水再利用等环保行动。整个课程以游戏化方式贯穿,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思考中建构科学认知,培养探究能力与环保意识,充分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针对小班幼儿进餐时出现的挑食、剩饭问题,济南市历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河畔园小五班开展了"吃饭这件‘小’事"班本课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饮食偏好,组织讨论"不喜欢的食物可以不吃吗",引导幼儿认识食物金字塔和健康饮食。课程还设计了种植小番茄、培育豆苗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食物来之不易,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同时开展"光盘小达人"评比,将节约粮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该课程从幼儿认知水平出发,将饮食教育自然融入生活,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摘要内容:**
“邂逅古法造纸-美丽的花草纸”课程以探索造纸术历史与动手实践为核心,引导幼儿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贡献,观察生活中不同纸张的特性与用途。通过浸泡、搅拌、抄纸、铺花等步骤,孩子们亲身体验古法造纸工艺,并合作创作出独具创意的花草纸。活动延伸至纸艺游戏、科学实验等环节,多维度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与创造力。课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还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但也存在材料准备不足、操作指导需细化等问题。未来将优化活动设计,丰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课程体验。

**摘要内容:**
“邂逅古法造纸-美丽的花草纸”课程以探索造纸术历史为起点,引导幼儿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贡献,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纸类,认识其多样用途。活动中,孩子们亲身体验古法造纸流程,从搅拌纸浆到创作花草纸,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合作能力与创造力。课程延伸至纸艺游戏、科学实验等环节,多角度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尽管存在材料不足、操作难度不均等问题,但整体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力、审美力及团队协作意识。教师通过反思优化活动设计,未来将深化文化内涵,丰富材料选择,让幼儿在传统工艺中收获知识与乐趣的双重成长。

篮球与体能大循环的融合为中一班幼儿带来活力四射的健康课程。文章通过绕球S跑、跨球训练、推车运球等七大趣味环节,展现篮球运动如何全面提升幼儿肢体协调性、力量及心肺功能,同时培养竞争合作精神。活动中,孩子们化身灵活小鱼、平衡小能手,在钻洞、往返跑等游戏中释放热情。开放式体能循环不仅增强运动兴趣,更让幼儿成为户外活动的主人,在成功体验中促进身心成长。该课程完美诠释了“健康领域”的教育价值,转载自奎文区华光幼儿园公众号。(160字)

福清市扬帆幼儿园中一班以《指南》为指导,开展班本课程《快乐“薯”与你》,通过亲近自然的实践探索激发幼儿科学兴趣。课程源于幼儿对番薯生长的好奇,围绕“寻薯”“探薯”“戏薯”“食薯”四大主题展开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亲子调查、观察种植(土培/水培)、感官体验、淀粉提取等环节,了解番薯的生长周期与结构特征;在创意活动中体验叶绿素扎染、番薯塔搭建等趣味实践;最后通过制作粘土美食、亲子烹饪深化劳动教育。课程践行陈鹤琴“大自然即活教材”理念,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如烂根后改良土壤)、合作探究中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做中学”的成长目标。

大赛巷幼儿园大六班开展的《水韵童趣》班本课程,从幼儿对水的天然兴趣出发,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探索水的奥秘。课程中,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来源与形态变化,动手制作水循环感官袋,并通过溶解、水油分离等实验感知水的特性。活动还融入防溺水安全教育,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整个课程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鼓励他们自由探索,在快乐体验中建构科学认知,培养观察力与表达能力,展现了"教育来源于生活"的理念。(160字)

嘉兴市商业幼儿园(元一园)中四班以“麦芽糖”为主题开展班本课程,孩子们从兴趣出发,通过观察、种植、探究和动手实践,体验了麦芽糖制作的全过程。课程从认识小麦开始,孩子们通过水培和土培观察麦芽生长,发现问题并合作解决,如调整浇水方式、处理发霉问题。随后,他们亲手摘麦芽、发酵、熬糖,最终制成香甜的麦芽糖,并分享给他人。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传统手艺,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与探究能力,体现了“活教育”理念。课程展现了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也让非遗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