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教育实践
摘要:
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是指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作为供给方的院校与作为需求方的幼儿园都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共同发挥主体作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借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自2009年以来,在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并实施了“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幼儿园等幼教机构在幼儿园教师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幼儿园作为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方,通过“订单班”的建立,开始关注学校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并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订单班”成为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主要载体。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着眼于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自2009年以来,借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实施了“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缘起
(一)基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基础就是寻求合作的共赢点,除政策支持外,幼教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专业指导、技术服务、资源平台支持、行业发展信息动态、人才储备等方面的赢利,高校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获得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企业实习等方面的赢利。“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理念引领。
(二)基于培养符合国家教师标准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专业标准》中包含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每个维度、领域都应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校园共同发挥主体作用的结果。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明理”,真实的幼儿园实践教学让学生“践理”。“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培养符合《专业标准》要求的幼儿园教师。
(三)基于“校、园”双方实际需要
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外聘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开发、学生实习等教学工作时,针对幼教园所的特点,发挥不同幼教园所的特色,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校企合作格局。与区域内龙头幼教机构签订订单班,与区域内五星级幼儿园开展专业建设、互聘师资、安排顶岗实习等合作项目等。幼教园所结合自身园所规模、师资状况、办园特色、发展需求有计划地与高校进行探索性的校企合作。如提出订单培养计划,由校企共同研发制定订单教学内容;提出师资培训需求,由校企共同研发园本培训项目;提出其他技术支持需求,由校企共同研发给予技术支持等。“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园”双方实际内在需求。
二、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价值追求
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是指在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作为供给方的院校与作为需求方的幼儿园都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共同发挥主体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专业标准》为依据,探索“园校”双主体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依据企业(幼教园所)办园性质、园所规模、师资情况、园所特色建立疏密有别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区域内龙头幼教机构密切绑定关系,与区域内五星级幼儿园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区域内园所办园特色鲜明的幼儿园建立相关领域合作关系,与园所规模小、园所特色不突出的幼儿园建立专业引领关系。
(一)文化融合,共育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幼儿园教师
2014年9月,总书记提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树立学生崇高的幼教职业信念、热爱幼教事业、尊重幼儿、关爱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每位高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培养目标和责任。以校企文化融合为理念,开展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专业人才师德教育有益探索。企业文化进校园,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职业教育、师德教育。在校内通过专业导入与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康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等公共基础课程引领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通过新生入校第一节职业认知、幼教名家讲坛、企业文化宣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系列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树立学生热爱幼教职业,形成良好的师德规范;通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书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系列学生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在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顶岗,通过见、实习日志;见、实习心得体会;见、实习心得交流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职业、明理感恩、热爱岗位、热爱幼儿,提升学生职业忠诚度。
(二)全程实践,共育实践能力强、保教能力突出的幼儿园教师
《专业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维度中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支持与引导游戏活动、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7个领域,这7个领域能力紧紧地围绕幼儿园保教工作突出强调保教实践能力。“校园”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从第二学期到毕业通过保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在幼儿园真实工作情境中逐步提升学生保教实践动手能力。第二学期安排保育实习(60学时),第三学期安排教育见习(60学时),第四、五学期安排教育实习(60学时),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480学时)。保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4个实践教学内容完全对应《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的7个领域能力,大大缩短了学生入职适应期。完善的实践教学标准,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有力保障。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内容、目标、作业及反思;指导教师的形成、职责、记录、指导细则及考核等给予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既检验了《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两个维度的理念养成与知识掌握情况,又提升了《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的保教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符合《专业标准》和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幼儿园教师最重要的环节。
(三)夯实基础,共育专业基础扎实、发展后劲足的幼儿园教师
人才培养方案中既包括婴幼儿保、学前心理、学前教育等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艺术欣赏及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通识性知识,为学生职业成长、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打下厚重基础。《专业标准》提出的终身学习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校园”双主体幼儿教师培养模式使学生不自觉中形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学生反复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与幼教园所的实践学习间思考,不断自我建立、推翻、反思、最终形成一个既有理论支持又非常具体真实的概念。这种习惯会在学生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惯性,促使学生养成自觉性发展、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评价、积极反思,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性职业发展习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麦可思专业调查机构、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等途径,了解毕业生的职业成长途径与困惑,给予及时帮助和干预,依据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调查结果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只是起点,高校应夯实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基奠,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反思的良好习惯,解疑学生职后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对毕业生职后发展长期跟踪指导。幼儿园应根据教师具体情况制定幼儿园培训计划、实施原本培训、引导教师主动参加业务培训和自主研修,形成终身学习习惯,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四)角色转换,通过岗位体验、情景教学加强师生职业认知
师资互聘,打造“教师园长化”和“园长教师化”的教师、园长交叉兼职的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高校选派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以幼儿园教学园长、教师的身份到幼儿园挂职锻炼,有计划地安排任课教师以幼儿园教师身份到幼儿园顶岗企业实践;幼儿园园长以专业主任身份到高校挂职锻炼,骨干教师以兼职教师身份到高校担任外聘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学生角色模糊,形成“在校学生”和“准幼儿园教师”角色反复转换的人才培养过程。从第二学期开始的保育见习到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全过程校企共育,大大缩短了学生新入职后职业适应期,快速成长为合格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幼儿园工作岗位;高校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幼儿园讲台,这种岗位体验、情景教学引发的思考会深远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学生职业成长步伐。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依据《专业标准》,培养符合国家标准、受幼儿园欢迎的、热爱幼教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职业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合格幼儿园教师。
三、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实践载体
幼儿园作为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方,通过“订单班”的建立,开始关注学校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并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建设与实施等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订单班”成为幼儿园教师“校园”双主体培养的主要载体。科斯达教育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幼教机构,爱儿坊是旗下知名教育品牌。爱儿坊自2003年进入大连以来,以其新加坡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中英文的双语课程体系,高品质的教育设施环境,高素质的专业教育管理团队,日益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认可和广大家长的赞许。爱儿坊成功的师资培训体系具有独特性,备受称赞的。爱儿坊具有自己完整、严格的师资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专家培训和学生自主实践等多种培训方式。其中,岗前培训、外部培训和学生自主实践等需要与国内专业的、优秀的大专院校合作。爱儿坊教育集团看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信得过的、富有成效的合作伙伴。爱儿坊教育集团2003在大连建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当年就与大职院进行了友好的合作。进入2010年,爱儿坊双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升级,在大职院设立了爱儿坊订单班。在12年的时间里,双方合作培养300多名幼儿园教师,其中爱儿坊订单班接近200多人。目前,在爱儿坊所属幼儿园从教的教师57%来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教师占爱儿坊全体骨干教师的76%,有3名已成长为园长。大连爱儿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长期性、战略性友好合作。
作者:冯国利 周东恩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海.独立设置职技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10):8.
[2]杭永宝.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解读与实施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24-25.
[3]丁金霞,蒋俊华.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5,(1):56.
第二篇: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分析
摘要:
对于三至六岁的孩童来说,幼儿园是培养他们感性思维和行动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课程和活动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将来在学校和社会的成长,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和活动的内涵及形式,在人生关键时期为儿童构建出良好的精神生活。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不仅能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协同能力,还能提升儿童的环保意识,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三至六岁儿童的特点,分析幼儿园种植活动与教育价值。
关键词:
幼儿园;种植活动;教育价值;分析
三至六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若能给予他们良性的引导和鼓励,将对儿童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对儿童来说,幼儿园种植活动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1]。同时,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儿童的亲身参与既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同伴协作的能力,又能让儿童接触许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拉近儿童与自然的距离,亲身感受劳动的幸福感和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给予儿童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培养儿童探索能力
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让儿童置身于自然当中,使他们更自由地释放自己的天性,种植活动中接触到的各种植物会为他们打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大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尝试使用各种种植工具,通过老师对不同植物种植方法的讲解,吸引儿童关注身边的自然事物。同时,种植过程中,儿童会发现一些小动物,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细心观察这些动植物,比较不同植物、动物之间颜色、大小、身体的差异。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观察和提出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探索能力[2]。
二、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知识
种植活动中,通过教师对种植植物的根、茎、叶、花、籽等部位的介绍,儿童可以初步了解相关生物知识,打开探索自然的大门。同时,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使儿童接触和了解不同植物,通过亲身参与,更熟悉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性,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实践中,丰富自然知识。
三、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加强师生互动
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时,应当注重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性,关注儿童的喜好、需求,创造出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种植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足够耐心,为儿童讲解种植方法,植物的生长特性,昆虫等小动物的活动特点,让儿童学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同时,对于儿童的疑问和不解,要给予充分解释,不能因为不耐烦就一笔带过,甚至忽略儿童的问题,这将给儿童带来极为不好的心理体验,影响儿童康成长,同时失去开展种植活动的意义。因此,老师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喜好,对其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合理的回答,种植活动中应让儿童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与重视,加强师生互动,为儿童康成长创造温馨愉悦的环境[3]。
四、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引导儿童主动探究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激发儿童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不断实践。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设计出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在灵动活泼的氛围中将知识传递给儿童,而不是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思维。幼儿园种植活动是顺应儿童探究天性的活动,能让儿童亲身参与植物种植管理,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重视劳动的价值。同时,在种植活动中学会主动观察大自然,并尝试对比不同事物,通过与小伙伴的合作完成种植任务,可以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因此,种植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发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激发自身学习潜能。
五、幼儿园种植活动能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通过种植活动中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儿童可以获得初步的环保教育,对培养儿童环保意识具有重大作用。随着当今全球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对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幼儿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影响一生,因此,幼儿园开展的种植活动非常有必要。种植活动过程中,引导儿童主动观察、触摸、感知土壤的特性,同时讲授土壤的作用特点,告诉儿童土壤不仅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还是许多小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同时,种植植物时,让儿童参与到活动中,为儿童讲授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变化、生长需求等,激发儿童的爱心和耐心,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爱护自然的精神。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有多种形式可以利用,引起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让儿童从小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
六、结语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幼儿园丰富多样的培养课程的一种体现,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让儿童体验劳动、感受自然,在人生关键时期,锻炼儿童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并培养儿童尊重劳动、爱护环境的意识,为他们未来成长创造出活力康的环境。
作者:吕茜 单位:常州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许红梅.我种植我快乐———浅谈种植园地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J].长三角(教育),2012,07:78-79.
[2]吴晶京.构建“亲近自然”幼儿生活课程[J].中国教育学刊,2009,05:78-79+82.
[3]计彩娟.“养植”活动:一项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4,07:92-94.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幼儿规则意识方法及问题
【摘要】
规则意识与人性、良心有关,是道德和信仰的基石。幼儿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从实际出发,浅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在幼儿规则意识萌芽阶段,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讨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方法
教育即是教书育人,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开端,具有启蒙性。幼儿在此阶段尚处在意识的萌芽阶段,因此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在于育人。幼儿大脑发育未完全,自控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规则约束,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规则意识,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何为规则意识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制度,是一种行为模式。我们依照规则来工作、生活,用法律和道德来约束自己。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来约束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规则意识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习惯、天性。比如在我们排队时,怎么排队是规则知识,看到别人排队自觉排队是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别人不愿意排队时自己仍自愿排队就是天性,是从外在要求变成内在素质的根本转变,同样幼儿需要这种规则意识,用规则来约束自身行为,培养良好素质。
二、幼儿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幼儿园生活是群体生活,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培养群体生活意识,为让幼儿尽快适应群体生活,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需要一定规则来约束幼儿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帮助幼儿认识规则、理解生活中的规则纪律是跨入集体生活的开端。如不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妨碍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幼儿人生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在平常生活学习中给幼儿灌输规则意识教育,从细节入手,言传身教,帮助幼儿认识规则,掌握规则,增强幼儿自控能力,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服从精神,对幼儿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规则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运用、故事熟记规则
由于幼儿记忆力不强,教师首先应通过幼儿喜爱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熟记规则。而、故事作为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规则贯穿到故事中,也可以将规则编朗朗上口的教给幼儿传诵。比如在我们将儿童午睡传统的起床铃声换成融入规则知识的歌曲,潜移默化幼儿,既然幼儿在愉悦的歌声中起床,又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在给幼儿讲诵带有规则知识的故事或的时候讲解规则知识,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理解规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规则图案、提示
幼儿理解能力自控能力较差,教师讲解的规则知识往往似懂非懂,规定的纪律往往不能遵守,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直观的提示帮助幼儿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幼儿识字不多,所以不能用过多文字表达规则。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趣味图片放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相应规则,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比如我们可以举行一次绘画比赛,每人画一张拧水龙头的图片,画的最好的贴在水龙头边上,借此提醒小朋友水龙头打开要关好。幼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模仿,我们可以在午睡室悬挂一张小朋友轻手轻脚进入卧室的照片,告诉小朋友走路要轻不能打扰他人休息,小朋友也会模仿其样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利用幼儿的意识形态
大多数幼儿因为家庭教育因素,具有“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攀比心理与从众心理。教师在纠正幼儿意识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幼儿意识,利用幼儿间的竞争营造一个“利他”集体,鼓励幼儿谦让他人、帮助他人。采用当众表扬,积极鼓励等形式支持利他行为,让具有利他行为的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氛围。对幼儿间的矛盾可用竞争的方式解决,并以此让幼儿学会谦让与分享。
(四)采用角色扮演游戏体验规则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式,幼儿喜爱游戏带来的乐趣,乐意用游戏规则来约束自己。游戏规则也是规则的一种,玩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自控能力,提高人际合作能力,在玩中养成规则意识。
(五)言传身教
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更乐意去模仿大人的行为,作为教师有责任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正人先正己,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获得学生的尊重。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要自己率先做到做好,教师通过自身示范,为幼儿提供模仿对象,如同一面镜子,为幼儿提供行为准则榜样。同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规则意识。
结语
规则意识作为幼儿园教育培养重点,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本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五点对于幼儿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耐心,根据幼儿年龄,在教学中长期的潜移默化幼儿,让幼儿规则意识完成由习惯到天性的转变。
作者:王雪梅 单位:遵义红花岗区卫生系统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邹卫欢.浅议小班幼儿生活规则意识的培养[J].快乐阅读(下旬),2013(15).
[2]苏月姣.小规则,大智慧——自主性游戏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方式[J].2003.
第四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分析
摘要: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对幼儿的语言活动高度重视,加强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分析,不断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借助幼儿的生活内容和心理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幼儿园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一生中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教师对幼儿语言教育关乎幼儿的一生的语言发展,幼儿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后,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将来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教学氛围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和关键,为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幼儿园教师可以:首先,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氛围。然后,增加师生互动,拉进师生距离,缓和课堂气氛。最后,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勇于表达。例如,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爸爸的大口袋》这一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园小朋友去幼儿园门口一起看哥哥姐姐们上学是怎么和老师打招呼的。然后,带领幼儿回教室,引导幼儿:“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哥哥姐姐们是怎么来上学的,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大口袋》。”教师可以分段给学生边表演边讲:“第一天,小梦上幼儿园不愿去,从爸爸的大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巧克力,然后跟爸爸去上幼儿园了。第二天,小梦还是拉着爸爸的手说不去,然后小梦从爸爸的大口袋力掏出了一块甜饼干后才愿意和爸爸去幼儿园。第三天,小梦盯着爸爸的大口袋说不去幼儿园,爸爸眨眨眼睛,从口袋中掏出一只大拳头,小梦掰开后发现是空的,但是小梦却开心地去幼儿园了。”表演完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提问幼儿小梦第一天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并鼓励幼儿积极、大胆的发言,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幼儿由于年纪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静态事物的兴趣不如动态事物的兴趣大,因此,幼儿语言教师应抓住幼儿这一特点,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提高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时可以:①利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②利用故事吸引幼儿注意。③利用游戏,实现师生有效互动。④利用道具,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到《猴子捞月亮》这一语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猴子捞月亮的,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幼儿学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讲一个背后的小故事。”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给幼儿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出问题:“小猴子会在水中捞到月亮吗?”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间互相讨论,然后回答。另外,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串毛绒小猴玩具、一盆水和一个手电筒,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利用这些教具,将故事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幼儿眼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猴子捞月亮的游戏:先选出两个幼儿,一个作为猴子,一个充当月亮,最好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剩下的人拉着手围城一个圆圈,然后让是月亮的幼儿站到圈中;然后站在圈外的猴子要抓住月亮,他不能到圈子里面去,只能在外面用手抓,月亮则可以在里面来回躲闪,不要被抓住。总之,用游戏的方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幼儿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的语言教育素材。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有效的提问,提一些与教学相关又贴近幼儿生活的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主动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述《我的变化》这一语言教育内容时,教师讲述教学内容后,可以提问幼儿:“在幼儿园成长的变化。”让幼儿回忆思考,发现自己在幼儿园成长中的变化。然后,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让幼儿感受自身的变化,并与其他幼儿沟通、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另外,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思考话题:“你长大之后准备干什么?”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述:“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想当一名教师,然后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了,那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以后准备干什么呢?”通过自身的经历,引导幼儿,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
4总结
总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应采用合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加深幼儿的理解,从而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沛 单位:河南省郑州铁路局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崔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性提问的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5,(11):89.
[2]艾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现状与优化策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7):2598.
第五篇:幼儿园艺术审美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强教学的娱乐性,小学美术对小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一门课程,因此,儿童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儿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好儿童,切实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儿童;小学美术;应用
小学实施美术教学不仅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要求,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的现实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儿童就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教学素材,对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有重要意义。
1在小学美术中实施“儿童”教学的优点
儿童顾名思义就是适合于儿童、适合于小学生使用的图书画本,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创作形式。儿童的内容简单易懂,但是又具备相应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在美术中运用的“儿童”主要是指针对美术领域的由国内外作家创作的适用于儿童的画本。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往往对一些美好的东西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会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和关注。儿童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小学生这个时期,正是学生思维观念建立和过渡的时期,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旧受到感性事物的影响。[1]所以,如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只讲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但是运用儿童中的一些图画,包括人物、风景以及动物的展现,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教师结合当时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儿童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点,且以图画的形式在叙述故事,引人入胜,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
2儿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儿童的诸多优势,将其充分利用到小学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会取得较为不错的效果。所以,小学美术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儿童的优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将儿童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
2.1利用儿童进行美术教学课程的导入:怎样的课程导入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集中精神,投入极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进行课程导入,因为儿童是通过世界的视觉形象来叙述故事,简单形象且生动的画面会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色彩心情》课程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儿童《小蓝与小黄》这个故事,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中将两个小孩子形象地表现出来,描述了一个爱的故事,就会吸引学生的关注,不管是画面还是内容本身,都是学生无法抗拒的内容。[2]在充分营造了氛围之后,就深入教学内容,实施美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灵活,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法来说,更加新颖和刺激。不过值得注意的,在实施儿童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比如如果要进行手工课的教学,就应该选择立体式的儿童,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时,就应该选择艺术家创造的。
2.2解读儿童的绘画手法:小学美术教学也会涉及到学生动手绘画的课程。这种课程如果单凭教师讲解或是示范,所起到的效果就会很有限。同时,教师的理论讲解和示范容易禁锢学生的思想,进而妨碍学生的美术学习意识。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儿童来对学生加以启发,利用儿童来启发学生的“画”,会得到不错的效果。比如在绘画中要培养学生的各种元素的表达意境时,就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色调”除了能够表示颜色,也可以表达情绪,色彩鲜艳的色调能够体现出好心情,而灰色和黑色等深沉的颜色表现的就是较为沉重的心情。比如在《十四只老鼠赏月》中,就充分运用色彩的变化体现了当时的环境,色彩艳丽的光线所表达的是纯净和充满幻想的境地。这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色调。
2.3传递的情感:小学美术教学的功能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功能,增强学生的情操之外,还应该具备情感培养的功能,通过美术表达出学生的喜怒哀乐,在绘画中尽情释放自己的个性。所以,在利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所携带的情感因素,注重向学生传递的情感。[3]目前,大多数的儿童的内容都是写神话故事、民间小说以及成语经典等,这些故事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极其中重要的。比如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中,充分描述了人性的丑恶和善良,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善良的七个小矮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传递的有爱之情和人性的善意,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也升华了美术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很多儿童还传递着民间习俗,不同文化间的情感和文化信息,包含了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精髓,这些有利于启发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应该实施转变,充分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利用儿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而让学生深入学习,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吴慧 单位: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镇水沟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谷大勇.浅谈结合儿童的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50-51.
[2]孙惠芳.儿童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1:57-59.
[3]张爱静.浅谈构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0:178-179.
第六篇:幼儿园传统启蒙读物教育研究
摘要:
“幼儿园教学”是指在幼儿园中以3~6岁幼儿为对象进行的学习的活动。“图谱”是指根据歌曲的结构,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图谱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幼儿园教学中图谱设计与运用的实践研究,是指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对歌曲教学图谱设计原则及运用方法进行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图谱;;实践
作为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之一,图谱被广泛使用。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讨论的是图谱对于曲式结构的表现,而疏于研究图谱对情绪、形象的准确表达。另外,图谱的设计只是图谱策略运用的第一步,在设计了合理的图谱之后,还需教师合理运用图谱,让幼儿充分地借助图谱来达到对的丰富理解和感受。图谱只是一个“物”,怎样“物尽其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学中的常用策略之一,图谱经常使用。但在实践中,往往偏重图谱对于曲式结构的表现,而疏于研究图谱对情绪、形象的准确表达。另外,图谱的设计只是图谱策略运用的第一步,在设计了合理的图谱之后,还需教师合理运用图谱,让幼儿充分地借助图谱来达到对的丰富理解和感受。图谱只是一个“物”,怎样“物尽其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认为在当前图谱的设计和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图谱设计对节奏、时长等的表现不够准确细致,与本身不够匹配,影响了幼儿对于的感受。(2)图谱的设计,仅仅表现了的曲式结构,对于形象和情绪,没有做到准确表达。(3)图谱在设计中是否应该有小节线应该进一步讨论。(4)图谱通常由教师独立完成,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及已有经验的迁移。
2图谱的合理设计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应该是目标在前,活动在后。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设计图谱。要注意图谱的设计为教学服务,具体要做到:
2.1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有效的理解、记忆歌词:理解是学习的钥匙,所以对幼儿进行教育,更是要让幼儿理解学习的内容,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在教学活动中,喜欢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是关键所在。在很多歌曲中,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因此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而图谱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歌曲内容及教学要求。
2.2图谱要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控制节奏:相对来讲,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并且唱准节奏,是我们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通过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进行训练,从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没有生气。而运用图谱,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看到了《春天里来》这个教学活动。歌曲中“浪里格朗里格……”这一部分的节奏型变化强,甚至对我们成人来说学习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很难想象孩子将如何能学习。在活动中老师尝试运用了两种不同的鼓槌,使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图示所表达的不一样的含义:浪里格郎,通过图示,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就这样,复杂的节奏变得简单化、形象化、生动化了,孩子们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的节奏。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无不感叹于图谱在活动的“魔术”效应。
2.3图谱的呈现方式要帮助幼儿理解歌曲表达的形象及情绪情感:(1)活泼欢快,对仗较为工整的歌曲,可以以结构化陈列方式加以呈现,帮助幼儿获得对于结构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如中班歌曲《买菜》,大班歌曲《火车开了》《家》都是以较为工整的图标排列形式呈现的图谱。(2)情境性较强的歌曲,则可以考虑利用背景和图标的结合,表现歌曲的意境。如小班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表现的是王老先生在地里快乐地养着各种动物的场景,在图谱的呈现方式上,我们选择了具有一定情境性的草地、王老先生、小动物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更能感受到歌曲中王老先生的愉快、惬意。再如大班歌曲《五只小青蛙》,表现的是池塘边五只小青蛙的快乐生活。我们就设计了荷塘的场景,用半立体的荷叶来做小青蛙的“家”。在唱到“跳进池塘里”的“跳”字时,教师就手执一只“小青蛙”,以跳跃式的手部动作将其投入荷叶,表现歌曲中的情境。
3图谱运用的方法要点和注意事项
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那么老师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组织指导呢?
3.1图谱是帮助幼儿建立视觉与听觉联系的中介物,教师的站位,不能影响幼儿对图谱的观察。一般情况下,教师宜站在图谱的侧面,必要时使用教鞭进行指图,以免遮挡图谱。
3.2教师指图时,手势要干净利落,符合歌曲节奏,不宜随意晃动,以帮助幼儿明确歌曲与图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3.3教师指图时,仍应用眼神和幼儿进行交流,对幼儿起到提示和指导的作用。
3.4教师在进行活动之前,应充分熟悉图谱的摆放和指图手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4幼儿园教学中图谱设计与运用开展研究的思考与评价
4.1研究对教学的启示:图谱为教学提供了支持,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和幼儿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解读和学习歌曲。教师在图谱运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前对图谱的熟悉和运用方法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图谱使用的效率,消除教学中不必要的干扰和障碍。
4.2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展望:我在近一年的研究中,对幼儿园教学中的图谱设计与研究的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也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注意事项。但是,由于研究的时间比较短,通过实例总结出的经验,在全面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继续关注图谱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让图谱这一中介物能够更好地为幼儿理解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服务。同时,我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组内进行推广,通过更多老师的教学实践,让图谱在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要运用图谱组织和指导好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多观察,多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探索,努力让图谱带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作者:李霞 单位:河北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第七篇: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教育理论渗透
摘要:
生活与美术本身就属于一体的,生活好比美术的土壤,一旦美术离开了生活的土壤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美术教育要首先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还要回归于生活。从陶行知先生阐述的教育理论中,不断的吸取营养,把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运用在幼儿园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断的提升各种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更美好的成长。
关键词:
美术教育;生活
幼儿园美术教育也应当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1选材生活化,有助于幼儿萌发兴趣
陶行知先生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的确,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来源于生活的教育才更具生命力,更能被孩子所接受。在美术活动中材料对于幼儿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活动材料更加趋近生活化,尽可能选择幼儿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激起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随手可得的材料,这些材料让幼儿更加新奇和熟悉,并且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唤起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与欲望。如在进行主题活动《我在春天里》时,我引导孩子们给鸡蛋拖涂上五彩的颜料,用毛根卷成触角装在鸡蛋托的前面,就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可以根据鸡蛋托组合数量不同,制作成毛毛虫、小蜜蜂等春天的小动物,孩子们非常喜欢。又如进行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时,指导孩子们用牛奶盒进行拼搭,再装饰上窗户、门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跃然眼前,有的孩子观察到了生活中一些特殊地方,如医院、邮局等,给自己设计的房子也贴上了红十字、绿色邮箱这些标志,很快一个城市都建成了,真可以说是设施齐全。孩子们在操作时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老师、家长、孩子间的互动合作,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现成材料均可再利用,让生活材料走进生活,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进行创造又让它们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习惯与意识。
2观察自然化,有助于幼儿积累表象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强,我常常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多带幼儿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得到的,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如在组织中班美术活动《夏天的拖鞋》时,我先请家长帮助孩子在家里仔细观察拖鞋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些什么颜色、孩子最喜欢哪种式样,第二天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孩子们都能较积极主动地描述自己喜欢的拖鞋款式,在绘画时也能较形象的表现出来。又如在组织大班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花》时,我利用中午饭后散步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参观了一圈,园内有很多花,边散步边向孩子们解释到:这是郁金香,它们长得矮矮的,花有点像三角形;这是蝴蝶花,长得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山茶花,红红的大大的一片一片抱在一起……我还引导孩子们轻轻地用手摸一摸。通过观察和讲解,孩子们在画自己喜欢的花时,就游刃有余了。我时常提醒孩子们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自己的家人朋友,路边的小花小草小石头,天上的太阳月亮等都能成为孩子们热衷观察的对象,他们也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加上活动中我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他们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孩子们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使孩子们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3运用美术化,有助于幼儿美化生活
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利用校园中一些传统活动来为孩子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每年一次的环保画设计,有的孩子画了一课大树,旁边有一个人正在砍树,随后加上了一个红色的叉叉,意思是禁止砍树;有的孩子画了一条马路上,上面散着一些垃圾,一位小女孩正在捡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意识是垃圾入桶;有的孩子画了平时学过的车子,在车后面画了许多一圈一圈的烟雾,并在边上画了一个箱子,意思是减少尾气的排放,虽然环保的方法还不成熟,但是孩子们能运用美术活动中学过的事物,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变成环保画,就已经很不错了。让幼儿把从美术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如组织孩子们完成大班美术活动《万圣节面具》后,我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书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制作面具,并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十分投入,个个都很开心;如组织了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点点》活动后,我引导孩子们把印出来的纹样制作成精美的书签,带回家夹在自己的图画书中,每个人都变得爱看书了;又如组织了大班美术活动《春天的花衣裳》后,我引导孩子们大胆地运用芦苇、柳条等向学校里那样用编织的方法试着编花瓶、花篮,大家一下子变得很能干;再如组织了大班美术活动《温暖的花布》后,孩子们选用生活中的旧手套、穿过的袜子、用过的毛巾、不能穿的衣服等材料,利用捆扎、填充、缝纫、装饰等方法,做成了小动物的形象,她们把这些做出来的玩具挂在家里,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大班的孩子马上由于即将离开生活的幼儿园,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他们自己的名字,班级全体孩子制作班级纪念手册,还设计了代表自己风格的留念册,贴上自己的照片,相互馈赠,表达深厚的情宜,这些活动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大大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他们在生活中运用着美术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总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积极的开发生活中的失去,有效的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与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幼儿们感受到美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的创作才会有根源,想象和创造才会更加丰富。
作者:潘曦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第八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摘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学校教研组为了提高幼儿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动机,活动提升幼儿原有知识的水平和经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康的合理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和发展,社会对幼儿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学或幼儿园门口耐心等待孩子的家长,可见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也是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本文针对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进行分析。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述
1.1教师的参与: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还要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感染并带动身边人的积极主动性,渲染气氛,活跃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信心,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
1.2教师的引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令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应尽量增加自身专业资源的储蓄,向长远的将来发展,向比自己学问渊博的教授或前辈学习和指教,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教授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提高和扩展。
1.3教学的形式:针对以往单一而乏味的教学形式,我们先今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如对教材知识的讨论,全班同学一同备课,边听课边对其进行评价,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做与教学相关的试验等,这些都是对教学单一形式的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们和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2.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遇到的问题:
2.1.1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相关专业技能缺乏,自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专业认识和理解不够;
2.1.2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师主讲,学生死记知识点,课堂氛围压抑,孩子缺乏积极主动,教师态度过于严厉:
2.1.3国家及政府扶持力度小,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缺乏,像偏远山区那些,长期缺乏教学设施和资源,导致许多孩子成了散学儿童,辍学回家,学龄期外出打工等问题出现。
2.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
2.2.1增强教师素质和技能:幼儿园教师招聘的主要方向为相关专业毕业生,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可以对教师进行一些在职培训,包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组织教师观摩学校优秀的公开课,也可以是别的学校的,通过这样直接的观察,不仅可以让教师学习到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加强教师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2.2.2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在以往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方式上,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采取有效而便捷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选择可以加深幼儿记忆的书籍,进行教授。
2.2.3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幼儿使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不能放任不管,国家更应大力支持,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给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创造一片更美好的新天地。
2.3:
某班幼儿园老师,在操场上给孩子提供了一些球和沙包,让他们先进行跑的基本动作练习,但当老师观察孩子们的动作和速度时,总是觉得孩子们跑得不太积极。有一次,老师在课间意外发现,孩子们喜欢上弦的玩具鼠。只要老鼠上足弦时在地上乱跑,孩子们会感到兴高采烈,开心无比。因此,老师们就利用空闲时间,做了一个外形逼真及色彩鲜艳的灰布老鼠。这只灰老鼠在体育活动上的出现,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当老师拉着老鼠跑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在后面边喊边追。不到一会儿,灰老鼠就被跑得快的孩子追上,他们揪下老鼠尾巴,好得意!但有些跑得慢的孩子,每次就只能见缝插针的摸到老鼠尾巴,到后来,他们就退出了游戏,站在旁边当“观众”。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老师们又准备了另一只五彩色的老鼠,在教学活动时,老师拖着五彩鼠跑得速度很快,跑得方向也是多变化的;而拖着灰鼠的老师就跑得慢些,变化的方向也较少。这样一来,跑得快的孩子就可以去追五彩鼠,跑得慢的孩子就可以去追灰鼠,把全班孩子的积极性都带动起来,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也是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3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不仅是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检测,也是对教师的创造劳动能力的开发,更体现了教师教学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不仅要教育他人,更要对自己自身的素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和加强,完善和升华自己,专心研究教学内容。幼儿教育是体现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创新和改革,也是奠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一,只有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建设国家未来蓝图的前提条件。
作者:李廷 单位: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
参考文献
李军.浅议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科学时代,2013,(20)
【幼儿园教育实践探索(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