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所风采 第48页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学习强调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科学保教质量观,关注过程评价与儿童立场。多位专家指出,《评估指南》促进从重硬件到重软件、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强化品德启蒙、师幼互动及保教结合,倡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课程领导力,推动家园协同,为上海学前教育确立教育评价新格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奠定基础。

汪劲秋指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形式的关键,强调“为理解而教”需系统把握教学内容、幼儿特点及教学策略。实践中,应精准定位幼儿语言核心经验,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设定适宜教学目标。教学需结合游戏、互动与体验,提升学习兴趣与效果,最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实现教与学的共同成长。

2015年,我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允许优秀中小学教师参评正高级职称,实现与各行业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地位相当。上海自2016年起实施常态化评审,2020年至2023年分别评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92名、164名、200名、198名,持续推动教师队伍高水平发展。此举拓宽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了教师职业吸引力,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日,普陀区“发现与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在上河湾幼儿园举行。活动聚焦“幼儿发展优先”理念,通过游戏观察、微报告、案例分享及思辨研讨等形式,探讨如何将日常活动转化为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契机。专家与教师围绕儿童权利、教育契机捕捉、教师支持策略等展开深度交流,强调尊重幼儿兴趣,赋予其信任与自主探索空间,推动“有意义的学习”在一日生活中落地生根,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游戏后集体分享活动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中常面临话题选择、幼儿参与度等挑战。文章强调教师应立足儿童立场,放弃预设剧本,接纳不确定性,在观察中识别幼儿真实需求,鼓励他们自主表达。通过案例说明,教师需修炼共情能力,善用视频等工具还原现场,引导幼儿在真实问题中深度思考。同时,推广“画语解读”方式,让每位幼儿通过绘画记录游戏故事,弥补集体分享中表达机会不均的不足,促进教师倾听反思,提升活动质量。

游戏后集体分享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但实践中常面临话题选择、幼儿参与度低等挑战。文章强调教师应立足儿童立场,放弃预设剧本,接纳不确定性,在观察中识别幼儿真实兴趣与发展契机。通过案例指出,教师需在“破坏”与“跑题”中探寻幼儿行为逻辑,借助视频还原现场,引发共情讨论。同时,推行“画语解读”方式,让每位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游戏经历,弥补集体分享中表达机会不均的问题,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幼儿个体差异与内心世界,实现更有温度的互动与教育支持。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普陀区积极把握机遇,协同推进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于2024年1月17日举行“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论坛暨学前教育集团授牌仪式”。会议汇聚多方领导与专家,围绕集团化办学、课程建设、师资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研讨。通过项目引领、机制创新与文化共建,普陀学前教育致力于为每一位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实现“成就每一个”的美好愿景。

2024年4月19日,上海市举办“读《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兼谈游戏与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专题培训,华爱华教授作专题报告,瞿佳杰副处长出席。培训围绕《评估指南》精神,强调以儿童为本,推动科学评估,扭转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的倾向,提升保教过程质量。与会者包括市区教研员、托幼干部、园长等400余人,共同探讨游戏观察、师幼互动、自评机制等关键议题,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与质量整体提升,落实上海“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决策部署。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核心理念与实践策略,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改变传统集体教学的“小学化”倾向。文章指出,活动区应尊重幼儿主体性,避免机械划分区域或过度预设内容,而应根据幼儿兴趣与水平灵活调整材料。同时,活动区材料应注重过程趣味性,避免“作业化”,通过激发幼儿自主探索实现教育目标。此外,提倡材料共享,减少教师重复劳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活动区活动旨在通过科学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支持幼儿个性化成长,体现当代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核心理念与实践策略,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改变传统集体授课模式,避免“小学化”倾向。文章指出活动区应尊重幼儿主体性,鼓励自主探索,避免机械划分区域或过度预设内容,而应根据幼儿兴趣与水平灵活调整。同时,活动区材料应注重过程趣味性,避免“作业化”,通过创新设计激发幼儿持久兴趣与智慧。此外,提倡材料共享,减少重复劳动,促进教师协作与幼儿全面发展。活动区活动旨在实现幼儿个性化发展,回归快乐童年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