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月23日,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面向全区展示“基于观察的识别与支持”主题教研活动。活动中,游戏专题组教师围绕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创造性艺术表现行为,借助观察工具开展现场识别与研讨,探索从“看见”到“看懂”的有效支持策略。副园长李文娟分享了园所在主题教研中的思考与实践,强调以“看·见”为导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幼儿个性化发展。市、区专家对荷幼教研机制及教师观察能力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未来教研应注重思维碰撞与工具灵活运用,持续推动园本课程优化与教师内生性成长。

2022年2月23日,黄浦区蓬莱路幼儿园开展“基于观察的识别与支持”主题教研展示。活动通过观看幼儿“钢架雪车”游戏视频,运用《3-6岁儿童发展行为观察指引》深入识别幼儿行为,围绕“自主赋能”展开策略研讨,体现“观察—识别—支持”的教研循环。严蕾副园长分享园所运用《评价指南》的三阶段实践经验。专家徐则民、邢至晖充分肯定教研实效,强调关注个体差异、科学运用工具,并鼓励教师在质疑中深化教研,以研究助推专业成长,最终赋能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探讨了幼儿园教师观察与记录的重要性及其关系。观察是认识儿童、实施课程的基础,需教师具备收集信息、分析反思等能力。观察记录作为评价教师观察能力的工具,应服务于理解儿童、改进教学,而非应付检查。当前过度强调记录的形式化易使其成为负担,背离观察初衷。作者呼吁回归观察本心,减轻行政压力,激发教师主动记录,以真正促进儿童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观察本身重于记录,记录旨在优化观察,共同支撑高质量教育实践。

本文汇总了1300多个幼儿园课题,涵盖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家园共育、游戏活动等多个领域。内容涉及幼儿可视化笔记、适性发展、男教师职业现状、普惠政策运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热点议题。同时,还包括园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农村幼儿园优化、自然教育实践等研究方向。这些课题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选题参考,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与实践创新。

本文以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的滚筒探索为例,记录了幼儿从初次尝试站上滚筒、合作搭建“山洞”到创新多种玩法的过程。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与适时引导,支持幼儿在反复尝试、合作讨论与规则调整中发展平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坚持、互助、自信等品质,体现了“活教育”理念下幼儿自主探索与成长的无限可能。教师强调,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是激发幼儿潜能、促进高质量游戏开展的关键。

本文聚焦202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重点推介了多位荣获学前教育一等奖的优秀教师。他们来自思南路幼儿园、蒲公英幼儿园等不同学校,通过短视频分享教学思考与成长经历。每位教师的教学格言各具特色,共同体现了尊重儿童、用心陪伴、以探究启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展现了新时代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创新与专业成长。

为推进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本公众号将陆续展示202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的教学风采。本期聚焦学前教育一等奖教师,如何之瑾、刘琴、戎伦、陈文璐、秦燕、陈祎珺、龚雯妍等,他们通过短视频分享教学思考、教育理念及成长经历,传递“教书育人于细微处”“让每个孩子发光”等教育格言,展现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与专业成长。

为推进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本公众号将陆续展示202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师的专业风采。本期聚焦学前教育一等奖获得者,包括奚尤旎、陈佳慧、张杰、张雯、邵栏、许敏、杨欢等多位优秀教师。他们通过短视频分享教学思考、教育理念及个人成长经历,展现“用心观察”“与孩子共奔跑”“真诚编织温暖课程”等育人智慧,彰显新时代教师的教育热情与创新精神。

本文探讨了游戏与课程的三种关系形态:寄生、互生与共生。游戏课程化与课程游戏化是打破二者割裂的必由之路,强调游戏不仅是课程手段,更是课程本体。文章分析了游戏课程的概念、价值及实施策略,指出当前实践中存在放任主义与控制主义的问题。理想的游戏课程应实现师生权力共享,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文化创造,最终构建开放、平等、动态生成的课程生态。

文章以福建省教科所十三五规划课题为例,探讨了提升幼儿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入文献研究,教师明确概念、确立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借助深度研训交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协作共进;在追求卓越教育行为中,更新理念、提升观察反思能力、增强师幼互动智慧。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