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培训 第901页

走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理解并重视环境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许多幼儿园环境创设可能存在忽视空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的问题,只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忽视了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的营造。因此,需要理解环境创设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且这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空间环境不仅包括墙面布置、家具设施等硬件设施,还包括各种社交活动空间的设计和利用。此外,还需要注意环境的互动性,让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和对话,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
2. 避免盲目模仿和追求时髦。每个幼儿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因此在环境创设时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和布置,避免盲目模仿其他幼儿园或追求时髦而忽视孩子的实际需求。同时,环境创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而不是一次性完成。
3. 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可能过于依赖幼儿园本身的力量和资源,而忽视了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实际上,社区和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例如,可以利用社区的文化资源和场所进行环境创设,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提供他们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经验等。
4. 合理利用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许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可能存在资源浪费和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同时,也需要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采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的设计方式,为未来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和规划。只有走出误区,才能真正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本文论述了自然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例阐述,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它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体验。自然环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体育教育,让他们进行户外活动和锻炼,促进身体发展,还有助于幼儿的智力教育,通过观察自然,幼儿能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此外,自然环境也对幼儿的德育和美育有着重要作用,它能激发幼儿对故乡的爱,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相互帮助,同时也能让幼儿感受自然的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安排教育活动,发挥大自然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功能软墙在幼儿园活动室墙面创设中的应用。软墙具有美观、安全、实用、可变等优势,能有效克服传统墙面环境装饰为主、缺乏幼儿参与和互动的问题。通过与主题活动的结合,软墙成为配合课程开展的多功能主题软墙,发挥教育价值。软墙可展示主题活动的目的与内容、相关资料及信息,展示幼儿在活动中的所思、所言、所为。在软墙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给予每位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艺术地整合展示材料,并实现材料的再利用。多功能软墙的推广使用有助于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发展。

本文介绍了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通过创造社交环境,如利用餐桌、户外集体游戏和故事表演等方式,鼓励孩子自由交谈、交朋友和表达想象,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选能力。在物质环境方面,通过活动室的布置和区角的设置,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和工具,为孩子创造舒适、有趣且安全的学习环境。同时,活动区角的设置还需保持交通顺畅,制定规则,确保孩子们有序活动。这些措施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讨论了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大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改革问题。文章提出,为了真正实现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五大转变:
1. 从封闭的课堂教学时空,走向开放的课堂教学,让大专生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机会。
2. 从陈旧的课堂内容,走向鲜活的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充满生机和时代气息。
3. 改变授受式教学,走向互动的课堂教学,通过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 穿过表层的课堂交往,走向沟通的课堂教学,实现师生间的深层交流和心灵沟通。
5. 扭转片面的教学评价,走向人文情怀的课堂教学,通过全面、公正、及时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文章强调,对话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往。为此,需要创造有利于对话的教学环境,让大专生在开放、鲜活、互动、沟通和富有人文情怀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成长。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文章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推进大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音乐在幼儿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音乐具有具体形象性和愉悦功能,与幼儿思维和学习特点相契合。在幼儿习得英语过程中,通过融入音乐,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实践包括将英语内容编成韵律、配以节奏和旋律,结合动作进行演唱,以及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创编旋律或动作。这种“音乐+英语”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幼儿智力和情感的平衡发展。

本文探讨了环境创设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影响。文章指出,良好的环境氛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感到轻松、快乐。通过创设英语环境、布置教室、利用主题墙面布置等方法,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发展语言交际能力。同时,环境创设也有助于孩子们认识集体、遵守纪律、了解小动物等。因此,为了让孩子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应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体育活动中奔跑区的环境创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既安全又充满挑战的活动空间。为了实施这一区域体育活动,首先需要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按功能或方式进行区域的划分。例如,选定一片由草地、土地、水泥地、塑胶地组成的宽阔地带作为奔跑区,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幼儿自由活动的需求,还能让幼儿在奔跑中感知不同地面的质感。
在投放玩具材料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的特点,提供难易不同、大小不一、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更换和调整。同时,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建立良好的区域体育活动常规是必要的。包括设立大门进行区域管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教师的观察和指导等。
在活动区的组织指导中,教师需要扮演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要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确保幼儿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让他们学会相互关注、相互帮助。同时,教师还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如通过不同的信号让幼儿进行不同方式的奔跑练习,纠正动作姿势等。
总的来说,体育活动中奔跑区的环境创设是为了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选择、自由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合理的区域设置、适当的材料投放、良好的常规建立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确保幼儿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中全面发展身心。

苏州彩香一村第二幼儿园的黄美玉老师强调环境创设和布置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她通过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合理投放材料,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环境布置,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交往技能,增加了社会经验。同时,环境布置也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幼儿园环境布置应立足环境为幼儿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以支持每个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美国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活动安排体现了其教育观,重视教室布置和多功能学习区域的设置,旨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分为不同区域,材料摆放有序,便于幼儿选择活动区。教育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感官体验,鼓励自主探索,培养动手能力,强调平等观念。同时,幼儿园也注重规则教育,通过适当的处罚让孩子体验限制,反省过错,珍惜遵守纪律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