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墙作为幼儿园班本课程的重要载体,其创设应立足儿童本位,通过"内容聚焦—多维记录—支持探索"三阶段实现教育价值。文章以中班"镜子探秘"为例,揭示当前主题墙存在的三大问题:内容断裂缺乏儿童视角、探索零碎弱化真实参与、经验记录浅表化。实践层面提出:聚焦幼儿经验点、兴趣点与问题点生成内容;通过"随动问题""触动墙面""协动内容"实现动态互动;运用问题驱动、图表支持、互享平台助推深度学习。强调教师需做"减法",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实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均衡发展,使主题墙真正成为记录儿童学习轨迹、促进经验生长的教育空间。(160字)

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开学初发现寒假存放的土豆发芽了,由此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土豆探秘之旅”。孩子们通过观察、种植、测量、实验等方式,探索土豆的生长过程与特性,并为其取名、记录变化。活动中,孩子们还动手制作土豆美食,体验从挖土豆到烹饪的全过程,最后将成果分享给园长和其他班级。课程融合了科学、数学、体能等多领域学习,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与生活的教育价值。活动虽已结束,但新的主题《有趣的水》即将开启,期待更多探索与发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孩子们快乐地吹着泡泡,大小不一的泡泡映照着他们灿烂的笑容。当泡泡消失时,孩子们充满好奇地讨论:“为什么泡泡会破?”由此,他们踏上了探索泡泡的奇妙之旅。从制作泡泡水开始,孩子们尝试洗衣液、肥皂等材料,虽然初次实验并非全部成功,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接着,孩子们发现任何有孔的材料都能吹出泡泡,进一步拓展了认知。泡泡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场泡泡之旅不仅充满乐趣,更体现了支持与信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160字)

在一次水果餐点时间,大七班的孩子们偶然发现苹果果核,由此引发了对种子的好奇与讨论。教师抓住这一兴趣点,带领孩子们展开了一场“种子探秘”之旅。通过调查、观察和实践,孩子们认识了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并尝试种植香菜种子。虽然初次种植失败,但孩子们通过分析原因,收获了关于种子生长的宝贵经验。课程以自由探索为核心,通过粘贴画、种植实验等活动,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的探究兴趣,展现了劳动教育的生动实践。这场关于种子的旅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种子的奥秘,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